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在我国转型时期的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他们在城市中从事着繁重的非农劳动,但他们的身份却并未完全得到城市的认可和接纳。他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城市里的业余文化生活极为匮乏,主要表现在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他们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也无奈地感受着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他们身在城市,心灵却无处栖息。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活动客观揭示了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提出了旨在切实提高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文化生活 匮乏
一、调查概述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4亿到1.8亿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以自身廉价的劳动力、辛勤汗水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使更加合理优化利用这一支劳动大军,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求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以此来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虽然各地政府部门要求把丰富和活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纳入政府文化部门服务和管理的范畴,并切实承担起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历史责任,但是,在现阶段各部门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清欠农民工工资、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没有惠及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客观上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中的业余文化生活极为匮乏,并唤起了他们主观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需求。而这正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我和同学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9份。我们在分析了这179份调查问卷后得出了如下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主要来源。省内但非本市的农民工所占比例高达48%;外省的农民工比例占到41%;还有11%的农民工来自淮安市的郊区及乡村。
二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年龄。在本次调查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2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73%,平均年龄为35.6岁,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6岁。
三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性别。本次调查对象以男性居多,被访男性占受访者总数的67%,女性占33%。
四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69%,受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高中及中专占24%;大专以上的只占7%。
五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被调查者工作涉及建筑、餐饮服务以及保洁、保安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最多,占到64%;餐饮服务业占到24%;12%的农民工从事保洁与保安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认为:虽然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较多年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关部门也更加重视起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他们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涉及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诸多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二、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乡土文化,却难以将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现将具体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状况
(1) 农民工居住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72%的农民工住在单位(雇主)搭建的简易集体工棚或宿舍,居住环境十分拥挤,而且房间里灯光昏暗,地面潮湿,卫生条件较差;28%比例的非集体居住的农民工所住房间也是很狭小,由于每个月工资很有限,因此即使单独租房住,也只能租下月租金不超过150元的小房子。
有66%的农民工是单独出来打工,而占34%的农民工选择和家人一起居住,在这些人中,有75%的农民工和配偶一起住;有28%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在身边一起居住;有11%的农民工和父母一同居住,同时还有16%的农民工和兄弟姐妹一起住。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农民工是只身来到城市打工,亲人不在身边是他们闲暇时感到孤独的原因之一。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有亲人在身边,这可以相对缓解在异乡的孤独感。
(2) 农民工周边生活条件
从被调查农民工在卫生状况、交通条件、治安状况、商业配套设施和周边居民素质等几方面的主观感受可以得出以下一组数据:有36%的农民工感到卫生状况比较好,而占64%的农民工对周边卫生状况不满;从交通状况来看,87%的农民工认为对城市交通感到满意;有82%的农民工认为治安环境良好,对于商业配套设施而言,77%的农民工认为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谈及周边居民素质,83%的农民工感到周边居民素质普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