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电话:“电话响了,就去接”这或许是很常识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在公司里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会困扰着你。在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电话,那么是不是每次电话的响起意味着专门找此人呢?如果是的话,那此人不在的时,电话的铃声将一直响到它“疲惫”,而你会惊讶地发现身边有着其他人,他们似乎都不在意那个电话在响,难道他们对属于自己的电话形成了一种超乎敏锐的感觉,而对其他人的却视而不听么?这是一个我很困惑的原因。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我接了那电话,我只能告诉对方“对不起,您要找的人现在不在,请您稍后再打”,应该这样么?我们的逻辑也将告诉我如果电话一直没人接听的话,就意味着人不在。那么有时候接电话是不是也将是一种多此一举的行动呢?常常徘徊在这两种想法中,你会发现你有时候无所适从,不是你不懂,可能因为懂得太多。慢慢地发现,真的,好像大家都只对属于自己的电话才有兴趣去接听的。那么我是否应该放下另一种想法,因为这个世界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有关电话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实习期间,发现很多员工中午是不回去休息的,我希望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想想,你在办公室里正午休得清静时,不属于你的电话像催魂似的将你从睡眠中拉回来,可是因为它不属于你,你是不是也将忍受它的无理。既然不是工作期间,为了员工更好的休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时间段的电话全部切断。但是这样又引申了很多问题,因为我们的员工或许有更多的热情去工作,那么如果一刀切的话,这似乎又影响了他们。那我们提倡在下班时,主动地把电话关掉的话,会不会更好点呢?当然,具体的情景还需要征求员工的意见,以及他们对此情景有多大的热情。
二、打印复印发传真: 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实习期间更多的活动就是打印复印发传真。这些都是跟机器打交道的,所以你必须对机器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当然如果你对它们了如指掌的话,你会感受到轻车熟路的快感。当然了,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热心的师傅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你。虽然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当你要真正想要做好它,确实也要颇费苦心的。比如在复印机上,有一项是用来选择复印墨迹的深浅度的,虽然复印多是些自动的,但是你可以试着去了解它的工作原理,这样效果也会更好。而且,你会慢慢地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那么那个墨迹深浅度的运用是怎么个回事呢。据了解(找个时间亲自验证下),深浅度跟墨迹的清晰度是成正比的,选择深度,清晰度越好。所以当你要复印时,可以事先判断复印材料的清晰度,其实一般选择“正常”就够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很专业,但是仔细想想,就是这样一件小事真的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地这么辛苦吗?是的,当你想把整件事都说得很清楚时,你会发现它也是一个很庞大的过程,不管过程是多么的简单或复杂。复印的过程中,总是发现一些问题的。如果不是发现没有复印纸了,你可能就不知道复印纸张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而且不同的机器或许还有不同的方式。发传真,更是一种技术性的操作。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注意的。传真的一般发送步骤是先拨通发送传真的号码,然后把所有需要传真的材料放在上面,点击“开始”开始后就可以了。这些都是自动化的。有时候我会头脑发热的,把传真材料一张张放上去传,然后突然醒悟传真材料都是可以一次性发传的。
三、交送材料:
部门间的联系一般都是因为交送材料进行的。当师傅们需要把材料交送其他部门时,这也是我一个很困惑的问题。我原以为我的工作就是把材料正确的送到指定的地点或者人员,而其他的事项他们都是有种“心照不宣”的熟悉。而当另一部门有时问我材料里的内容时,我就觉得自己很尴尬,因为那种一问三不知的感觉确实是不好受的。但是再想想,我是不是也应该去了解一下里面的内容呢?比如说在跟风险贸易管理部打交道的时候,有一些单子包含着“提货联、贸管联、存根联”。而我发现只有华玲姐交给的单子才有这样三张,而目前其他人交给我的是没有存根联的。我也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材料中没有存根联的师傅,他告诉我现在不用这个了。但是既然这样,为什么华玲姐给的是有存根联的呢?还有,在办理出仓的程序中,都是要按部就班的。首先你要检查下那些单子排放顺序是从上往下“提货联、货管联、存根联”。然后到15楼的风险管理部请有关人员审核。
出仓单审核步骤:
1、 检查出仓单是不是按顺序排放好。排放顺序(从上而下):提货联、贸管联、存根联
2、 到15楼风险贸易管理部。首先到分管钢铁中心的记录册登记出仓单信息,包括出单号、合同号、品名、数量、仓库。
3、 找曹正涛同事审核签字。
4、 最后盖章。抽出贸管联以备风险部查核。
四、财务部、赵霞、17楼
有关财务的事宜主要是找赵霞处理。这其中同样的涉及到了部门职能分工,就如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关系,我觉得在部门间的分工在于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专业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更多的了解有关这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