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大力弘扬尊老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各级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宣传“敬老、养老、助老”典型,动员和组织广大中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行列中来,逐步形成新型的孝道文化。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今天的老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我们应秉承这一美德,承担起关爱老人的社会责任。要不断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子女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尊老敬老意识和孝道观念。“子欲孝而亲不在”,人世间最大悲痛莫过于此。做子女的应仔细思量,善待父母有生之年,履行好对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义务和责任。使老人能够过一种相对有质量的生活。
三是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老年人积极转变“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学会把握自身健康的主动权,及时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找到新的替代角色,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逐步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这不失为空巢老人走出困境的一条途径。为积极帮助空巢老人消除忧郁和孤独,长沙县老科协组织发动老科协会员成立老年人志愿互助小组,与邻里空巢老人“一对一”结成对子,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互相谈心,以解除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长沙县老科协还不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到村组(社区)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消除空巢老年独居抑郁障碍,从而能够健康愉快的安度晚年。
四是不断丰富老年文化生活。据调查显示;文化生活丰富的乡镇、社区(村组)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普遍感到心情愉快,觉得生活过得很充实。实践证明,赡养不只供钱粮,精神慰藉不可少。完善农村老年文化活动场所,丰富老年文化生活,对于排遣老人空虚寂寞情绪,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长沙县委、政府在推进老年人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了一支流动放映队,由政府买单,请群众看戏(电影);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乡镇文化广场活动,如星沙通程广场、榔梨镇文化广场、江背镇印山村农民文化公园、金井镇金龙村农民文化公园等群众文体活动;催生了一支以老年人为主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力军”。全县共有健身操(球)、腰鼓、扇子舞、秧歌队各种老年艺术团队300多个,参加人员数以万计。榔梨镇“堡家老年人协会”自编自演节目20余个,经常到榔梨镇文化广场、周边乡镇和省市参加各种节庆演出。长沙县跳马乡老科协在曙光垸村利用一所空置的小学,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投资4万元配置了电视室、棋牌室、聊天室和健身室,组建了以老科协会员为主的老年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天有近百名老年人来活动中心下棋、打牌、跳舞、聊天,老年志愿服务小分队经常组织老年人上街打扫公共场所和马路卫生,为建设美好家园发挥余热。老年人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在这里找到了自由、找到了健康、找到了幸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比以前有很大改善,温饱已经不愁,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包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社会文化生活质量成为了影响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指标。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种老年文化艺术团体的发展,大力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倡导和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逐步健全社会服务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村)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把子女照顾、社区志愿者服务、社会机构有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空巢老人得到亲情关爱和良好照顾。长沙县黄龙新村1995年投入490万元建起了集养老、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老年人康乐中心。全村五保老人和为村集体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党员免费入住安度晚年,得到全方位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村(社区)要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空置学校、厂房等闲置场所,建立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和聊天的活动场所,特别是村(社区)在新建村部时要统筹规划,配备老年人活动场所。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集娱乐健身、图书室、培训室、影剧院于一体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集养老、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村级托管养老场所,将农村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就近集中供养,为其他农村老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另一方面由政府倡导,村(社区)组织成立一支由中小学生、街坊邻里、青年志愿者、农村医生、水电工、理发师等组成的敬老爱老帮老志愿者服务队,每周或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到当地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家中去,义务开展上门做家务、上门理发、物业文修、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帮助购买日用品等基本的照顾服务,让所有老人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的关爱,真正实现“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