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满井游记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4-8-2:  来源:毕业论文

满井游记说课稿
课型:新授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法,合作探究。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法学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在众多的绘春描春作品中,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不能不读的。
二、 解题及介绍作者: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优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
    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三、生字
 燕yān 廿niàn 砾lì 鹄hú 娟juān 鬟huán鬣liè辄 zhé 妍 yán
茗míng蹇jiǎn 呷xiā 浃jiā 曝pù堕huī.靧 huì
四、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读:读三遍,第一遍注意字的注音,第二遍注意写景层次和比喻,第三遍注意文章整体的感染。
优、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
东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 样子。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
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 。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
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
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翻译。
第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绘写春天的诗词曲赋,观察春天的景物变化。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初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满井早春图,同时也知道了作者是一位无意于政治进取的小官,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览观光,寄情山水。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又将随作者细腻而又富有诗情画的笔调,去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份圆润丰满的自在自得。
 三、深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现在请同学齐读课文,在大脑中再现美丽的春景画面。并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景?
2、学生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
4、、学生自说个人所喜欢的句段,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展开想象口头描绘画面。
5、作者这样写是抓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的,这属于对点的描写,(板书:分)除了分写,作者还进行了总体的描绘,即是对面的描写。文中哪一句是对景物的总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扳书:总:满井全景)(面)
6、体会课文第一段的妙处。
课文在写出游之前,却从不能出游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先写不能也游的苦恼,表现在城中余寒犹历的气候上,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为下文写出游喜悦的心情作了一个很好的铺陈,形成了较好的对比,这实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板书:城中余寒——欲扬先抑)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国文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要在文中表达什么感情?在文中何处可以足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文句?
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并引导体会。板书: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明确: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人生哲理。(联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来理解。)
3、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内涵。
同学们,作者在文未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发言。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以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可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1、体会文中白描手法。
(1)出示有关白描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回顾白描手法。并引出白描手法这一写法在文中的运用。
(2)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加以品味。
明确:这种写法能使所写景物鲜明如画,笔法简练。
2、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在文中的运用
(1)问:文中那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句子,引导学生加以赏析。
3、小结本课。
    此文属于一篇绘写春景的优美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白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章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结构上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内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优、拓展延伸
    1、学生小组展示有关写春的诗句,教师展示补充,引导学生积累。
    2、学生练笔写春,进行交流讨论。
3、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总结全文。
①教师提示: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前三篇课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教师可指导学生就创作动机、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较,然后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②请两位同学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其余同学补充评议。
七、作业
   绘画春景。   情景要求:假设你此次与袁宏道结伴同行,一同来到满井,你将看到些什么?你又会写下些什么呢?请你以绘画形式把画下来。
板书设计
满 井 游 记
                                   袁宏道
         城中余寒 (欲扬先抑)
 
                  总:满井全景(面)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 点明主旨:
(白描、比喻、拟人)            郊外有春意,
只是未出游
         抒写性灵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狠抓基础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茗míng   罍léi   髻鬟jì huán   汗出浃背jiá
B.偕jiē    膏gāo   娟然juān      飞砂走砾shòo
C.蹇jiǎn   靧huì   倩女qiàn      脱笼之鹄hú
D.呷xiā   廿niàn   明媚mèi       羽鳞鬣liè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局促一室之内(  )          ②土膏微润(  )
③娟然如拭(  )              ④泉而茗者(  )
⑤红装而蹇者(  )            ⑥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3.《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4.下列对本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
D.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回答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3)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二、强攻阅读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
                                                                
9.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10.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11.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水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写游满井的时间是____________,这一天的天气___________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教后反思:

 

 

 

 

 

 

 

 


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     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自读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
明神宗万历二十优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投影。)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 曝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然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③吴广以为然    .    .    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3)。“正确,对”的意思,如③。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投影。)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第1自然段。 j‘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j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   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3.第3自然段。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惟此官也: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五、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投影。)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
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优、自读小结    
    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2.袁宏道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性情”,强调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他的缺点是题材狭窄,往往只是写些风景名胜之类,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国游记的传统写法,在末尾写出作记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览的时间。本文选人课本时,末了几句话删掉了:删文大意是作学务这种闲官,没有什么心中牵挂的事,游满井仅仅是开始而已。于此可见袁宏道为人的闲适之致。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作业设计》。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二、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地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满井游记说课稿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