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公司员工激励策略文献综述
从本世纪50年代起,伴随经济发展,西方企业管理工作者越来越感到管理人的重要性和难度。与此同时,理论专家也纷纷把激励看作管理职能之一,如布雷克(1947年)、米(1964年)、希克斯(1966年)、海曼和斯克特(1970年)、特里(1972年)以及希斯克(1977年)等。在他们的管理学著作中,都把激励划作管理职能之一。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他们的成名著作《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书中,对激励作了极深入的讨论。但是到至今仍然无法预测、计划和控制。因此,激励就成了管理中最关键、最困难、第一位的职能,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关研究组织行为、工业心理学或一般管理的著作中,都至少要拿出一章来讨论激励问题。而在全部的组织行为学的文献中,研究激励问题的约占四分之一。有关的理论将在下一章作详细的介绍。
在我国,众多的学者也对激励问题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理生(2005)认为员工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组织的潜在能量,员工的尽心竭力便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李小宁(2005)在其著作《组织激励》中论述了激励理论与模型。张越宏(2006)将一些在员工中经常发生的、非常平凡的各种现象列举出来,探讨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来激励员工,留住人才。对于企业中的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分类研究,如韩大勇(2007)、顾建平(2006)分别研究从薪酬的角度如何激发企业知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持续成长。楼百均(2006)、李春琦(2003)则将侧重点放在企业的管理者上,论述如何激励企业的经营者和高级经理。从激励的手段和方法看,研究薪酬与福利激励的较多,如李德伟(2006)、徐斌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段亚林(2003)、汪伟农(2002)则借鉴西方的成熟理论和模式,结合目前我国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前瞻性地提出和阐释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期股(权)激励思路。同时用大量实际案例探讨了中国实施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模式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措施,对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研究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激励问题,对于企业的激励管理的具体实施很少提出可行的措施,一些具体措施也大多都集中在物质、薪酬激励方面。
2.发展趋势
根据对国内外激励理论研究思路的分析,结合当今管理发展趋势,未来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将体现以下四大趋势:
(1)基于行为主义研究结果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2) 基于团队的激励模式研究。在团队管理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团队管理方式己经被广泛运用的今天,传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基于团队管理的一些理论迫切需要发展和完善。基于团队的激励模式研究尤其如此。 (3)基于扁平化组织中的员工激励模式研究。企业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扁平化也代表了当今管理的一大趋势。在传统的科层式组织中,企业能够为组织中的员工提供较广阔的职位晋升空间,能够满足员工“尊重感”方面的需要。但在流程再造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中层管理者职位被大量削减了,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职位晋升机会去满足员工的“尊重感”需要。(4)基于自我实现基础上的员工授权研究。
3、存在问题
(1)激励研究的内容及其广泛,但在一些领域也存在不足。在研究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在对激励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不系统。(2)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理论上的逻辑阐述,虽然很多都能自圆其说,但大多都是借鉴西方的激励理论知识,并未基于中国国情对激励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也相对单一。 (3)近年来,随着对激励制度的研究,忽视了对精神激励的研究。
4、个人见解
(1)构建精神激励体系,其中包括目标激励授权激励和培训激励。(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3)构建全面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1981
商务服务公司员工激励策略文献综述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