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参数统计方法
常用的是K ruskal-W allis-H 统计量(以下简称为K-W 统计量) ,Man-whiteney检验和秩和检验。
统计模型识别法是基于对收益率序列作出某一分布假设之上的,实践中经常假设为正态分布。然而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说明金融序列的分布明显异于正态分布,其尾部比正态分布更厚,集中的信息比正态分布更多。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作出假设,可以有效的对“污染”数据(如部分数据的生成过程与总体数据生成过程不同),和非规则数据作出分析。我们赞同用非参数方法来检验统计方法的可靠度。
四.分段的结果.
对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起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趋势的影响,交易制度的影响,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因为对于市场的非有效性来说,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个决定变量。而制度变化对投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资者的心理影响是直接的和及时的。
1. 牛市和熊市期间分段检验
经过前人的研究,上海股票市场在1992-1999 期间整体上存在周末效应, 而在1992 到1999 的大部分年度中却无法获得收益率显著不等的证据, 表明一周内各天收益率的变化周期可能不是年度一致的。为了深入研究周末效应的形成原因和规律, 将上海股市的牛市和熊市区间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股票市场收益率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表现不同, 而且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 这说明周末效应的变化周期与市场状况有关系。并且令人吃惊的是, 上海股市收益率在熊市中的表现与美国、欧洲等股市的检验结果一致。
2. 涨跌限价前后分段检验
由于股票市场周末效应的根源来自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 而影响投资者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对股市的管理政策。为了观察政府管理方式对股票投资者及股市运行方式的影响,一些学者以1996 年12 月16 日规定股票交易涨跌限价为区分点, 检验在涨跌限价前和涨跌限价后的周末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在涨跌限价前的1992-1996 年和涨跌限价后的1997-1999 年, 都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 但在两个区间里各天的收益率表现不尽相同。同时还观察到: 在规定涨跌限价后, 一周内各天收益率的方差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下降, 表明收益率发散程度降低并有收敛的趋势, 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一致性有可提高。推出涨跌限价规定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 抑制过度投机, 文护市场稳定, 在客观效果上使投资者不受到快速涨跌的心理冲击。因为实行涨跌停板制度, 将下一次下跌的影响用延时来淡化; 将上涨的速度也人为地放慢, 给投资者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必然会使投资者的反应跟市场整体的反应更为接近。从这个角度来看, 该政策的目的已经实现。
3. T+ 0 和T+ 1 交收制分段检验
有学者认为, 一个市场的交易和清算程序对投资者的行为方式会有较大影响。为此选择股票市场中一个重要的交易清算规则, 即股票交易交收方式来进行研究。上海股市自1991 年12 月31 日起实行T+ 0 交收制, 1995 年1 月改为T+ 1 交收制, 在这两个不同的清算制度下周末效应的对比统计表明股票交易的清算交割方式的确是影响周末效应的一个有效因素。
至于为什么T+ 0 与T+ 1 期间的收益率发生了变动, 他们得出的一个解释是: 由于在T+ 0 方式下, 投资者有机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做出调整, 会导致一致性的行动; 而在T+ 1 方式下, 投资者往往需要第二天才产生一致的反应。当然这并非表明股市的效率性降低, 因为投资者对不明确的信息采取了观察、等待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