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经过国家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内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 。文章从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突破机制体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职教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浅显的阐述,探讨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机制体制,错位发展,内涵建设
引言: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立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强化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就业质量不高、缺乏社会吸引力、教育特色不鲜明依然是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使然,更是国家与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与使命。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思考如下。
一、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
1.立足技能培养,明确高职教育定位
教职成〔2011〕12号文明确了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依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等教育范畴,高职学历教育不占优势,教育资源也和学科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加大力度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特色做大做强,与学科教育之间形成良好的错位发展,否则就没有立足点。而在职业教育范畴,高职教育必须凸显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层次的作用,充分做强高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特色,并在推动集团化办学、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国际交流、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示范作用,引领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2.适应地域经济,融入终身教育理念
http://www.youerw.com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机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技能更新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干一段、学一段”的职业技能终身教育也将成为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社会需求,在不断提高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将培训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工作列入重要的教育目标。为此,高职业教育必须紧扣地域经济和行业特点,基于校企合作不断有针对性地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训指导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夯实教育教学基础,以提高技能更新需求的教学应对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地域经济和行业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和新课程,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提升教育品位和档次,并积极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开放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在学历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强调综合素质培养,以保证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职业需求。进而在学校形成为“人人可读书,时时可上学”的育人环境,实现终身教育理念。
二、突破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面对技能更新不断加快、创新素质需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高职教育必须紧扣地域经济,深化校企合作,这是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但是,校企共同育人的深层次需求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中过多地追求简单劳动力使用,没有切实体现企业应当承担的技能培训职责,其根源在于机制体制上的束缚,突破机制体制就成了现阶段校企深度合作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突破体制机制、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是高职教育现阶段的一个难点,作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无法独立承担,必须以政府统筹作为依托,以政策引导作为保障,以各方利益平衡作为基础。校企深度合作的目标应定位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增强人才培养特色为作重点,以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为目标。为此,政府层面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广泛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提供法律保障引导企业承担高职人才培养责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性的首要条件。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切实提高技能培训水平以满足企业员工技术更新需求,强化科研攻关能力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提供有效地帮助,这是学校赢得企业信任与尊重的关键,也是吸引校企业主动参与合作的重要保证。
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实践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一项有效途径,也是目前高职教育领域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陕西省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在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把握陕西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域经济优势,并结合自身传统制造类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省内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积极牵头成立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陕西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信息沟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真正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四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在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三、错位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起点较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定位为三年制高职教育,这明显与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相适宜,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的弊端也日益明显。高职院校经过数十年发展,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特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承担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能力。职成〔2011〕12号文紧抓时代需求,适时对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高职四年制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制度”的新目标,这是现阶段国家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做出的正确抉择。
但是高职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硬件建设等多个方面依然与普通教育本科院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高职教育探索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明确和本科教育错位发展,这样才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层次。高职四年制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应当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创新性地解决企业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彰显高职教育特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探索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对高职院校原有的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潜心研究,勇于改革,积极探索高本衔接,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开辟住更为广阔的领域。
四、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其根本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社会真正认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项主要任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口端在行业企业,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必须紧扣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充分吸纳企业力量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紧紧围绕地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广泛调研,企业深度参与进行顶层设计,创新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当在学校层面上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统领框架,各专业要深入企业调研,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基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受益。同时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端人才,高职教育还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并不断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突出在实践性教育特色。其次,高职教育还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2.强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科学地规划专业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专业建设需要科学定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出发,坚持优化内涵以提高质量,扩大外延以适应发展。在专业建设思路上,高职院校依据国家政策,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围绕院校自身定位与发展规划,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名牌,巩固长线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发展扶植新兴专业,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改试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教学条件优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专业建设体系,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高端技能人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探索品牌专业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深化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和装备资源,探索出“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学院专业建设总思路,形成了国家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三层并进的专业建设体系,按照“优先发展潜力专业,重点发展骨干专业,适度发展基础专业”的建设原则,通过对接装备制造业,依托行业协会,合作骨干企业,建设成了一批行业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3.提高师资水平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培外聘”依然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最为有效的途径。为此,政府层面应当积极提供政策,打破专业职称评审编制限定,允许教学工作量达标的企业兼职人员参与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从而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事业。高职院校应当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突破利益瓶颈,充分将企业优质人才吸纳到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强化专业教学能力。对于专职教师,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保障政策,使专业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间断地接受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同时针对专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师资水平分层培养机制,不同层次教师采用不同方法提高其教学水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优秀教师,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建立教学名师分层培养机制。同时,通过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到一线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形成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专业建设实施“双带头人”机制,课程建设中实行“双骨干教师”机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有效地打造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提高科研水平,拓展服务能力
在职业教育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高职教育在承担企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职院校由于科研水平不高,没有能够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产品研发提供良好服务,这也正是学校得不到企业高度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强科研水平,培养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拓展服务能力。高职院应当以应用型研究项目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科研机制,改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投身到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应用型研究水平。同时,学校层面应当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以应用为导向,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共同建立教学实习、技术实践与开发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
结束语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做好准备了吗?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提问,也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面对的问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车轮刚刚离去,高职教育又将踏上更稳卓越的新征途,愿高职教育人奋勇拼搏,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011年8月。
2 陕西省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2011年1月。
3 赵居礼在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发言。2011年11月。
4 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前景与改革之路。高霞郭群,《时代教育》2010(5)。
5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年7月。
6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2011年6月。2011 年 6 月 8 日。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