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部分
(节选自《汉书》)
参考答案
1、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之”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其”一个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且”一个是“而且、况且”,另一个是“尚且”的意思)
3、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5、①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②计划刚刚实施,猝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2.3. D 4. C 5. B 6. D
7. (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参考答案]: 11.B 12.B 13.C 14.B
15.(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4.11.答案D。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该句是讲广州地产丰富,珍异非常,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人享用。这里的“资”应是“资助”“供给”之意。A项“辍”解为“停止”正确。该句是写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隐之为母守孝时发出哭声的反应,她“为之悲泣”,“辍餐投箸”;从句式看,“餐”“箸”为名词,“辍”“投”为动词,朱德《我的母亲》中“不辍劳作”一词与此义同,且生活中常见“辍学”的说法。B项“举”应为推荐、荐举。康伯母的这番话后来成为现实,“及康伯为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C项“迁”的是“晋陵太守”,是官职,自然是“升官”“升职”。《王忠肃公翱事》中有“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的用法。古代“迁”多指升职,而“左迁”为降职。
12.答案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从前文来看,该句是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的,既然是概述,“乃”字就不能译为“于是”;从句式上看,“尝浣衣,乃披絮”前后结构相同,“尝”是副词,“曾经”的意思;那么从词性上去考虑,“乃”应解为“竟”,“竟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传统篇目,其中的“乃”据上所讲,应是“于是”之意。第一组A项的“及”均为“等到”之意,以表时间。第二句的主语省略,补充后,可见两句句式相同。第二组B项的两个“为”均为介词,一个是“为之悲”,一个是“为妇死”,解成“替”。第三组D项的两个“之”是结构助词,一个作“欲”的定语,一个作“为”(行为)的定语,译为“的”。
13.答案C。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①②③⑥,故选C。④项是吴隐之诗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⑤项是时人对吴隐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①从“班”字入手可较容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赐分给亲族,自己只能过俭朴的生活了。②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③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史黩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清廉的操守。
14.答案A。A项中的“尽快”在原文中无载体。
四、
15.(1)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本句中“裁”为通假字,第四册《促织》中有“手裁(才)举”的用法。
(2)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逮”“孝悌”“替”的解释为得分点。
7.C(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8.A(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
9.B(A项更美在其空间;C项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D项关系颠倒)
10.C(小院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不一定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6.(2004?北京卷)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参考答案:D解析:D项“两”应为双方,可译为互相。
7.(2004?北京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母氏所养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因留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参考答案:A。A项“为”皆表被动;B项第一句中的“若”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译为“如果”;第二句中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C项第一个“因”是介词,译为“于是”;第二个“因”也是介词,译为“经由、通过”等。D项中两个“乎”都是表语气的助词,第一个表反问语气,第二个表揣度的语气。析:D项中“不再打官司”的不是“罪人”,而是“欲诤讼者
10.(2004?北京卷)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参考答案:D。“不再打官司”的不是“罪人”,而是“欲诤讼者”。
第II卷(共120分)
三.(18分)
11.(2004?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参考答案:①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11. C 12. B 13. D 14. D
四.(18分)15.(8分)(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命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42.B 43.(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
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
“与”,兼顾全句)
44.C
编年司马光
25.D
26.简易烦扰
27.用法(或:从严)
28.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写出两点即可)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部分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