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更新时间:2011-5-24:  来源:毕业论文

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李先根(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育要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此理念上,教材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堂巩固、布置作业等方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构建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主题是“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这次学术会议也为我们提供信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学术的热点,并开始向实践渗透。
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科学的严谨、高深、神秘,以致于学生认为科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构建完满的课堂生活,同时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科学,接触到科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获得真正的和谐发展。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呢?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应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1、利用身边事物导入,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鼻和嗅觉》时,引入:“同学们,你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进行其中一项体检内容”。边说边将三个棕色小瓶放在讲台上,瓶内分别装有纯净水、酒精和食用白醋,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分辨出来?…… 同学们跃跃欲试,发言积极性很高,方法多种多样。这样的教学导入,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同学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又如《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节,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堂科学课,很多新生是带着“科学有不有趣?科学难不难啊?”等问题走进科学课堂的。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1)水壶的盖子为什么要开一小孔?
(2)雷雨过后,有时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怎样形成的?
(3)在我们骑自行车上学的途中,上坡之前总要拼命蹬几下,为什么?
这些问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直观形象,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文特点,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科学的世界中。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科学。因此,科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寻找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平台。
2、利用科学史实导入,让学生体会科学上的伟大发明和发现都源于简单的生活。生活实际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和物,对这些东西我们经常毫不在意,更谈不上思考分析,甚至怀疑批判了,殊不知,正是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探究创新的机会。科学家之伟大,就在于他们从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善于观察,敢于探究。牛顿从苹果下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烧水壶盖被蒸汽顶起发明蒸汽机,伽俐略从教堂吊灯被风吹后的摆动中发现钟摆的等时性,道尔顿从送给老母亲鲜艳的袜子受到责怪而发现色盲……生活实际赋予科学家最原始的素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优,文-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材,使他们从平凡人中脱疑而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现实生活中有待探究创新的东西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科学老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具、遇到的生活小事,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积累经验,从而培养科学素质。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科学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它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在探究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考虑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同时在探究材料上亦可做文章: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课外读物、媒体信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实验仪器、电教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因此科学教师可另辟蹊径,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譬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验材料,更可以使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并适当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比如在教学《物质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事先到水果市场里选购葡萄、桔子、苹果等各种水果,还可以从家里带来味精、醋、肥皂等家庭用品,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像变戏法似的拿出各种水果让同学们品尝,学生很是惊讶:“上课还能吃到水果?”所有人都有了极大的兴趣,每一位同学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品尝起来,事后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品尝水果后的感觉,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来自于生活。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以往的理科教学注重学生知识接受量的多少和接受的深度,因此教师常常是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教师所传授最多的知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批评的“这好比是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而已。按照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等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文,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利用趣味实验,创设生活冲突
教师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由于“好奇”,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要获得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先取出一瓶饮料给一个学生喝,再让他喝另一瓶饮料(事先使饮料中的部分气体逸出、瓶口带橡胶塞和吸管),学生纳闷这瓶饮料为什么吸上一点后就吸不上来了。本实验通过简单的生活情景,创设了认知冲突,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在热闹之余就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体验。
2、引用新闻事实,感受时代科学1852

[1] [2] 下一页

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