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科学实验方案的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探究式学习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策略:首先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思文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同时重视前提环节和设计全过程的具体指导。提出了在实验方案设计中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思文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及知道要把握尺度等观点。
关键字:探究 实验方案设计 问题 对策
一、背景: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 “突出科学探究”这个基本理念。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和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实验和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结论的表达和交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为证实自己的猜想进行“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计划和方案是学生思文与行动的指南,是思文与行动的基础,也是思文与行动的动力。在计划和方案的指引下实践探究活动,行动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结果。处理好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对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讨论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且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形象思文和抽象思文有机结合的一个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现实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导致设计方案的环节走过场、追求的只是实验结果。从学生表现出来的情况看有许多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探究的这个环节中学生在现实的课堂上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不会设计实验方案:当学生遇到要设计实验方案时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茫茫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常常是盯着老师,只寄希望老师能给他一个方案。
2、学生所设计的方案无法证实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优;文-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猜想是否正确:有的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能提出一些实验方案,但常常会有方案和猜想对不上号属于“文不对题”的情况;有些方案虽然与猜想有一定的挂钩但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能用来证实该猜想是否成立,往往是方案中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变量和不变量的把握不准,不会进行有效的变量控制等。
3、学生设计的方案操作性不强:有些方案设计从理论上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实验器材的缺失或安全性不高或经济费用过高等原因,使得方案依据现有的实验条件根本无法进行具体的实施;有些方案对实验具体的操作描述不清,没有考虑应该进行哪些具体的操作、应该观察记录什么等,致使实验过程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4、学生设计出几个实验方案后不会进行甄别、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不知道如何初步论证方案的有效性。
5、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缺乏科学性:实验方案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实验的方法和程序不科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没有代表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等等。
三、原因分析:
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与教师的教育有密切关系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成效。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从教师身上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之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
虽然说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三年多了,但是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深,还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最终接受知识的多少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注重让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准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不准,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没有正确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思文培养的作用。例如:教师名为探究实为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该环节的操作。在探究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而是直接将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告诉学生,让学生直接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横加干涉,打断学生的思路、中断学生的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原因之二: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行为中遇到障碍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都意识到了课堂上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等。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两个极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不敢导”
有些教师认为在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中探究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学生完全自主完成的,教师不应有任何的指导,教师就完全放弃了指导,认为指导了就不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了。于是常常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抛出问题后就完全撒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完成,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不加任何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毫无头绪的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教师“不会导”
很多教师是知道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环节中是很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的。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不会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往往出现“引导无从下手”、“引导成告知”等具体引导不当的情况。
四、问题的对策: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