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黄岩区东浦中学 叶远志摘要:人类的智慧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以多种形式整合不同学科,让科学“文化化”,使科学进入学生的心灵,使科学燃烧激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人类的智慧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学科划分是人为的。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在西方,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东方,特别是中国可以追溯到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那时与人类生存关系最为紧密的知识,如数学、力学、天文、医学、地理、气象、历史、政治、逻辑、修辞等等,尚未分化与独立,都被笼统地称为“智慧”,称为“哲学”。学科划分是到了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才开始的。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中小学基础教育,过分强调学科的划分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兼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品质的人,需要的是“完整的男男女女”。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笔者认为,科学教师在注意科学课程内部的整合外,还可以深入挖掘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让科学不再“干瘪”,让科学“文化化”,使科学进入心灵,使科学燃烧激情(即更有益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1.语文读写
语言文字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教学中当然离不开语文读写。
①“读”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帮助理解和记忆。例如容易混淆的“和”与“或”, “烟”和“雾”,“降水”与“降雨”,“溶解性”与“溶解度”,“酸碱性”与“酸碱度”等等。又如,月相的“相”有相貌之意,是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的“相貌”,这样学生就不会跟月食(中文是“吃”的意思)混为一谈。再如,密度:疏密程度;单质,单即单一、同一种元素,质即物质;质量,质即物质,量即数量,多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等等。
如果科学课堂语言总是“板着脸孔”,就会让人厌倦,让人疲劳,适当穿插优美的描写,可以调节情绪。如对物态变化的描写:“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对响度低,音色好的声音的描写:“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对光的反射的描写:“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等。适当引入一些语文阅读材料,往往能让科学课堂焕然一新。例如,在上《生物进化》时,朗读《化石吟》片段;在上《月球》时与《月亮上的足迹》结合;在上《时间的测量》前,让学生朗读朱自清的《匆匆》片段,在上《眼和视觉》一课时,准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一部分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共鸣,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②“写”
写观察日记、写实验的记录、写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写科技小论文等常可以跟语文老师合作。例如,在学习《观察生物》后,笔者跟语文老师合作,让学生在作文课写以《感受自然》为题的作文。
2.诗词歌赋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闪烁着科学的光芒,引领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觅真知灼见,既陶醉于艺术之美,又领略科学之韵味,何不快哉?
①穿插于课堂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地球是球体,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种子植物的繁殖能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说明运动的相对性;“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植物的营养繁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引入月相;“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行白鹭”属于种群等等。
②以诗词设问
笔者曾经进行过多次“诗中觅科学”游戏,积累了一些资料。例如:
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什么会是三人呢?——人、月下影子、酒杯中人的像而成为“三人”。
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植物有什么特性?——植物的向性;
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山上的春天会迟到呢?——地貌对气温的影响,及温度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⑷“花气袭人”怎么就“知骤暖”?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⑸ “棒打衣服悄无声”,为何“棒举空中何其响”?——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快;
(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什么呢?——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竞争;
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说明了生物的什么特性?——生物的应激性;
⑻怎么会“山前桃花山后雪”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⑼你能说出下列诗句描写了那些光学现象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水照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科学上考证准确吗?——“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3.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中也蕴含的丰富科学内涵,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于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①成语
下面是“成语中的科学”趣味活动时,笔者和学生一起找的:
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抽薪止沸——沸腾需要吸热;镜花水月——平面镜成像;凿壁偷光、立竿见影、一手遮天——光的直线传播;旭日东升——地球自转;华而不实——植物的有性生殖;刻舟求剑——运动的相对性;一叶知秋——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和反射;沧海桑田——地壳变动;以毒攻毒——预防接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蜻蜓点水——产卵;回光返照——反射……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