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教育家罗素成对教育提出过一些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教育的诀窍就在于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自我克制。他坚决反对在教育中采用压制的方法,因为压制不是好的方法,他重来没有真正成功过,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常。[5]纪律是从学生的意志力生发出来的,而不是从外界的权力得来的。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压制容易使其不堪重负,无心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讲求威信,会适得其反,造成课堂的泛滥。教师不停地压制学生,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问题行为也随之加重。¬
在小学阶段,学生倾向于服从威严的教师,所以保持一定的威严是必不可少的。但现状是小学课堂只有威严,没有沟通,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越来越逆反,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为以后的教育带来麻烦。
(2)缺乏反思和自我批评
反思和自我批评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一个不懂得反思和自我批评的小学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而且他的整个教育过程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倘若教师继续错误,必然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以后说出的话再也没有信服的力量;二是小学生会习以为常,以为教师这样做是对的,依样复制。
当问题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会严厉惩处,而很少引咎自责。某些教师缺乏寻找自己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不足之处的主动性,更不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疏忽,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需要和权利,这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出发点。[6]教师往往忽略了本身的错误和学生的感受,具有很强模仿力的小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在乎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了。
(3)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认识缺陷
在当今的小学课堂中,教师总习惯于用严格的纪律限制学生的行为,而忽视了促使学生正确行为形成的思考,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真正有序的课堂秩序并不仅仅是学生安静的听讲、整齐划一的行为举止,而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状态。有时课堂中的混乱恰恰说明学生在积极地思考。教师真正需要做的是正确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混乱,使之能够转化为有益于教学生成的火花。[ 7 ] 教师缺乏正确的课堂认识,错误地理解课堂秩序,导致教师本身的问题行为,造成学生的不良反应,使学生产生错误的顺从或逆反。教师没有致力于发展开放的、包容的课堂秩序,而依赖于传统的权威型教学管理方式,加大了学生的心理束缚,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发课堂问题行为。
(二)教育管理因素
1、学校课堂管理高度权威
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只是为了确保课堂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促进性目标更关注通过课堂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各种合理需要,扎实推进整体的生长和发展,这也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最本真意蕴。[8]课堂管理就是对课堂进行毕业论文
http://www.youerw.com/ 的协调和控制,就是为有效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而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过于权威,而缺乏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的课堂管理,显然会遭到学生的逆反。
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教师拥有绝对权力,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队彭演的场所。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是应当的,但学校往往认为学生服从教师,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才能完成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任务。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部分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导致学生不思考,不质疑。如果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甚至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必然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课堂问题行为就很难避免了。原文请+QQ3249,114优'文,论'文'网
2、偏爱成绩优良的学生,压制学业不良的学生
有些教师总是偏爱学业优良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错误常常不予追究;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常过分严厉。教师没有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单独关心少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很容易诱使被教师歧视的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这一行为可能会延误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发展中本可以防微杜渐的一些问题的发现与及时帮助,也可能不利于学业成绩后进的学生对其发展中的诸多优良品质的发现与发扬。
教师的不公正行为必然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不平等的感受,不利于师生间的和谐共处。负面影响会发生在那些得不到偏爱甚至被消极的偏见所困扰的学生身上,小学生在教师的态度误区里很容易滋生自卑的体验,逆反甚至敌意冲突都可能发生,问题在所难免。而那些获得教师偏爱的学生,在教师的态度误区里充满了优越感,高居于同学之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探究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