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也主要集中在机房进行实践操作。尽管教材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有所提及,但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缺少趣味性。正因为理论知识的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精彩纷呈,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学习PHOTOSHOP、FLSAH等应用软件的创作激情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因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当学生拿到初一下册的信息技术教材时,都显得异常兴奋,因为这一册的内容主要都是涉及网络,这为他们能够上网找到了最合适的借口。但是教材前几节却重点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如果教师照本宣本,学生肯定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因此,在上理论课时,寻找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传授方式,把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上好理论课的关键。
[案例描述:]
当上课铃响后学生如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奔进电脑室,入座,开机,笑脸,兴奋,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可是学生的最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主要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网络的理论知识。”我故意把“理论”两字提高了声音强调。当学生听到“理论”两字时,积聚一周满心期盼的上网落空了,脸上显得失望与无奈,有个别学生甚至趴在了桌上,表现出无声的抗议。因为平时我理论课上得也不多,学生思想上也单纯的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应该让他们操作电脑,因此我也完全预料到学生会有如此反应,所以在课前对这一课作了充分的教学设计。
片断一:让泄气的学生抬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吗?又是哪一年结束的吗?
生1:1937年,卢沟桥事变!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生2: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
提到战争,原先趴在桌上耷拉着脑袋的学生也抬起头来,参与到回答之中。
师:那你们还记不记得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哪一年发明的?
生:1948……1956……1946……
师:对,是1946年,日本人投降后的第二年,当时发明电脑主要用于军事方面。而在新中国成立二十年后的1969年,美国人又开始组建了ARPA网,形成了最初的网络雏形。
(分析: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知识点,从抗日战争引出第一台电脑的发明,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新鲜感:电脑原来和八年抗战也有“关系”。在回答电脑发明年代时,很多学生毫无把握的答案,说明对这一时间只是传统的死记硬背,而经过课程的相互串联,经过这一问答,相信对电脑的发明年代会记忆深刻。)
片断二:原来英语也是如此重要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通常所提到的IT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学生限入一片沉默,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翻教材找答案,有的翘首以待老师解答。
师:IT,是英语Information Technology两个单词的缩写。英语课中我们学过5W:what、where、when、who、why,那么,我们刚才讲的万文网WWW(3W),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是三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的缩写。
师:对,World Wide Web,世界范围的网,简称万文网。……信息技术当中很多的缩写都是这样来的,如我们通常提到的CPU、IPAD等等。
(分析:在解释信息技术专用名词时,通过与英语课程的关联,不但让学生复习了英语知识,更重要的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容易记住新授知识。这样即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又让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扎实的英语基础也是非常的重要,同时在本章节后面提到的另外三大网络功能Email、FTP、Telnet这三个专业术语时举一反三。)
等我解释完这些专业术语,再次询问是否理解其中含义时,学生们频频点头,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神马都是浮云,原来如此简单好记。
片断三:原来我只是井底之蛙
师:大家都会上网吗?
生:(大声喊,有的学生激动的站了起来)会,当然会。
多么自信啊,眼神仿佛在说:老师,你就不用再给我们讲这些理论了,我们开始操作吧。
师:那么你会上网做什么?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