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行差异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人觉得学生存在差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如有些学生参加过竞赛,思文敏捷,有些学生连电脑都没碰过;有些擅长形象的直观记忆,有些则擅长抽象的逻辑记忆,有些则知识的接受长于别人。2、学习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些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有些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更应该带着“放大镜”走进课堂,进行差异评价。
就如《word表格制作》一课来说,本人要求学生制作一张个人档案卡,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最终使得成品参差不齐,此时就需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环节,本人首先量化指标:表格创建成功,获得★;作品包含文字,获得★;作品包含图片,获得★;作品还有其它内容,获得★;对表格的边框、底纹进行了修饰,获得★;整体布局合理、美观、富有个性,获得★。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于“资优生”严格根据指标,进行评价,并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细节错误,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差生”,本人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优点,忽视作品的不足,如有些学生打字很生疏,信息没有填充完全,但表格制作准确,就夸奖这位学生:“XX同学完成得很不错,表格制作准确,行列数分析合理,如果能将信息填充完全就更好了。”其实我们对“差生”应该多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四、及时反馈,共同进步
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反馈,信息技术课比较常用的教学法主要是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引导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但有些操作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有难度的,特别是对“差生”来说。所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时时拿着“放大镜”巡视整个课堂,对于个性问题可单独解决,对于新奇的想法可以当场表扬,对于共性问题,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教师邀请小能手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操作,进行及时的反馈。
就如《形象地统计图》一课,在图表修饰这一环节,本人发现很多学生修饰图表很盲目,于是就及时使用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的电脑,接着现场出操作问题,如:如何添加标题信息,如何添加X、Y轴的坐标信息,如何修饰图例的背景填充效果,然后邀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操作,最后总结操作,得出:修饰图表,就是先用鼠标选定需要操作的区域,然后在菜单栏或快捷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命令图标,最后按“确定”完成操作。这一环节就用到“放大镜”来放大操作细节,找出操作的共性,实现“授之以渔”。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时常把握“放大镜”镜片的切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镜片,对好学生要严格把关,用“放大镜”瞧瞧还有什么可以改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放大优点忽视缺点,使之充满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1]中国教育文摘.浅析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
信息技术课差异性教学的思考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