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听课是教师业务学习与交流最常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听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但是,传统的听课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来学习或考察,使听课活动变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研究活动,制约了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鉴于此,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听课方式——课堂观察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本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室中“教”与“学”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观察,包括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内容、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记录,再根据各项统计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课堂观察 观察量表 重构课堂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课堂观察的行为其实就一直存在着。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在参与了一次系统的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评课后,我认为采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课模式,要做到精“制”细“察”,才能有依据、更合理地做出评价,有效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课前:精心制作观察量表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观察量表是听课教师在正式听课之前制作的一张表格,支撑着课堂观察的框架,掌握着课堂观察的方向。课堂观察框架分4个文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图1),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应该精心研究,根据需要制作。听课教师应事先了解上课内容,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观察点,从课堂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及具体的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下手,找寻出清晰的目标指向,再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而设计。量表中的每一块内容指向都必须是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分析的,它不仅给观察者指明观察的方向,还可以根据对量表中的数据分析,使之成为上课教师改进的方向,更给听课教师本身更大的收获。
在一次《网页制作复习》课的听评课中,我选择了以“学生学习”为视角,以“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为主要观察角度,按课堂教学环节,从学生活动的形式、时间、活动组织情况、合作需求、完成情况和目标的达成等内容制作了本次课堂的观察量表(图2)。为了观察学生活动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活动形式按“个别回答”、“个别演示”、“集体操作”、“讨论交流”来观察记录;对于“活动的组织”,重点观察教师布置任务时的指令是否清晰、学生是否会及时做出反应,和复习课中教师预设的题目容量和难易度的把握情况。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