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更新时间:2011-12-13:  来源:毕业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行进的经验与教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指向让学生具有运用语文进行生活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言与意的结合,并且将教学的重心指向语文的运用上。因此,不论在教材的解读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理解以及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学得与创造。
关键词:解读     语言    句式   模仿    表达    创造 
语文课程改革经历的这些年,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关注学生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确立的语文内涵才是有效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小学老师要做小学老师的事;这节课要做这节课的事。”任何非语文的行为都将阻碍孩子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走向“得意”又“得言”,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文进行生活的素养。
    如何实施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一、解“准”读“正”语言的目标——走向“会意得言”的前提
    文本需要解读,而且需要将文本放置于单元组教材、年级组教材、阶段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的解读。因而,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关键要解“准”读“正”语言,确立有效的训练目标。以往语文教学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的浅解,浮在文章表面;有的偏解、误解,致使教学内容不明确、不准确,耗费了大量时间;有的由于教学理念的偏颇,侧重感悟情感、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积累与获得。因此,现在我们要将文本解读的语言目标确立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让学生“会意”又“得言”,为学生的语文运用创设切实有效的“场”。
1、文本的阅读群从入手,确立适当的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的阅读群是小学未成年的儿童。由于特定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差异,相同的阅读内容在不同的年级中所体现的语言教学的价值也就不同。甚至同一阅读材料安排在相同的年级中也会有不同的语言教学价值。因此在解读文本,确立文本的教学价值时,应考虑阅读群体的水平,制定适当的语言教学目标。
如: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由于其写作上语言亲切,线索明晰,有明显的脉络;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经历,容易为孩子接受。因此在五年制人教版十二册有收入,在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也有收入。但是,由于学习阶段的不同,同一教材的语言使用价值却也不相同。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阅读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们可以将文本语言学习的“点”安排在揣摩并积累作者描写大榕树近景和众鸟纷飞的美丽词句,感受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表达方式。再拓展欣赏写景的文章或者素描静景的文章,达到进一步积累的目的。最后,描写一棵树或盆栽的片段创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们要抓住作者描写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不同写法,第一次按从远而近的方法描写榕树的静态,第二次则写了众鸟纷飞的动态,表达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教学时引导学生循文章的思路边启发边讲解,体味作者表达的精妙,学会“首尾呼应”的篇章写作手法,并且进行拓展性写作训练——“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可见,着眼语言,根据不同阅读群体解“准”读“正”教材,才能让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既做到了感悟积累语言,又有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达到“会意得言”的统一,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
2、从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入手,确立有效的语言训练点。
文章的体裁不同,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语言特点也就不同。从文本自身的文体语言特点入手,就可以发现语言训练点,从语言入手解读文本,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语言与语言形式的学习迁移,达到“意”与“言”的统一。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的《姥姥的剪纸》,该文是散文文体,“形散而神不散”。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在执教的时候就抓住其“神”不散的特点,拧一发而动全身。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展开教学。他安排了揣摩关联词语的句式表达效果:“无论……无论……,只要……就……”,然后再体会“声”与“色”在文章中分别是哪里?接着抓住特色凝练的语言点进行有效的训练:“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的“剪……像……”的句式仿写;“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牛,耕地的牛……”的省略号的空白补充;通过对于文章第四自然段中“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这四个带点贬义词语的运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的辨析等,体会姥姥的“神”与对我的爱相融相生。这样学生通过语言的阅读,迁移,模仿,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升华了对文章内涵的感悟,读与写相得益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二、教“足”落“实”语言的运用——走向“会意得言”的保证
会意得言,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做到理解意思,还应该学到语言的一般规律。一堂语文课,有了明晰的语言训练的目标之后,关键是如何展开语言的训练,将语言教“足”,教好,落实“会意得言”的目标。
    1、从词语的构词方式入手,积累并优化语言。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教学中,让孩子学习、积累,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自主表达的时候,能自觉优化语言。对于教材,我们要精心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文本,展开扎实有效的言语教学,使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
案例:人教版第七册《火烧云》(笔者所教过的一个片段)
出示句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这段话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天上的火烧云颜色变化真多:有“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2227

[1] [2] 下一页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