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真会读书。是呀,多少颜色呀,引读——并变化着出示在大屏幕上: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都是ABB的词语。
师:真好。像这样的颜色,你也看到了吗?
生: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
生:第二组的词语都是“半什么半什么”的,仿佛是一半一种颜色。
师:你也会说这样的颜色吗?
生:半红半黄,半紫半黄,半绿半淡红……
师:第三组的颜色呢?
生:……(沉默)
师:将板书变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生:我发现了,它们都是像什么一样的颜色。“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师:你太聪明了,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葡萄还有什么颜色?你可以说……
生:葡萄紫
师:就这样想,你还有哪些色彩?生:苹果绿。
生:桃红,鸽子紫
师:鸽子紫?太厉害!这颜色不但可以用水果来比喻,还可以用动物来比喻。
生:玫瑰紫。生:石榴红。生:杏黄。生:秋叶黄。……
师:怪不得,怪不得作者说(引读)……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描写“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以上案例中,教者将描写颜色的词语立起来编排,便于学生观察并发现,接着引进学生已有的词语库存,组成新的词语,加以积累、运用。这样学生不但揣摩了语言的美妙,内化了语言,得到了优化语言的训练,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言意”的融合,最后设计“写下来”的训练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场”,真正教“足”落“实”了语言的教学,实现了“意”与“言”的统一。
2、从句段的表达特色入手,迁移并运用语言。论文网
http://www.youerw.com/任何一篇文章在句式表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从句子的修辞手法上看,拟人、排比、比喻、反复……;从篇章的段落关系上看:总分、并列、转折、递进、因果……这些句、段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去比较、去积累、去揣摩,体会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再进行仿、续,扩、缩等训练,迁移并运用语言,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人教版第七册《秦兵马俑》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各异”的片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这段话的“中心词”——“神态各异”,然后,围绕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兵马俑,都有哪些丰富的神态呢?学生潜心会文,找到了“微微颔首”、“眼如铜铃,神态庄重”、“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凝视远方”等,然后,我出示:“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有的凝视远方……”引导学生读并发现。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不仅看得仔细,而且展开了想象,领悟到了这些语言表达的“秘妙”。接着我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也来展开想象,说说兵马俑还有哪些神态呢?同学们静思默想后,有的说:“有的张大嘴巴,好像在喊:‘为秦国统一天下,冲啊!’”,有的说:“有的高高擎着利剑,正指挥军队奋勇向前。”……
以上片段教学,由于注重了文本语段构段的特色,(排比句式下的想象描写),展开对文中的特点语言进行感悟、积累,进而通过自己的想象,思考表达,把课文的语言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方式,积累和表达获得了“双赢”,“会意”与“得言”在和谐中达到了统一。
3、从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模仿并表达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透彻。”“作者的思路”就是篇章的整体架构。有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谋局布篇,有的采用并列的结构,有的注重首尾呼应等。教学中抓住篇章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性地掌握写作的一般知识。这样,学生不但感受了文本思想内涵,还感受了篇章结构的张力,提高了整体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的《梅花魂》时,就紧紧抓住“借物抒情”文章的表达特征——先用描写性的语言深情状物;进而回忆物与人相联系的若干小事,最后照应开头再状物。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发现并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接着引进教师下水文《小木船》,阅读感受表达形式;最后以《----,让我想起了他(她)》为题,拓展模仿创作。接着,继续在单元组教学中,以同主题整合教学模式,继续发现并总结这类文章的一般表现形式,加强片段及篇章的习作训练,形成描写种类文章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雷同“头脑风暴”式的专题训练中,得意的同时,又得到了表现形式的模仿训练,在课堂为学生搭建的语言实践的平台上,学生实现了“意”与“言”的统一,提高了品赏文章与自主写作的综合素养。
上一页 [1] [2]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