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科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和评价
摘要: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常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依然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重数量、轻质量,重课外、轻课堂,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而优化作业设计和评价,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觉得作业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关键词:优化作业 设计 评价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改的深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传统的作业主要存在两大弊端:一是“题海战术”,设计作业总是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为原则,认为练得越多,记得越牢,考试就得高分;二是“一刀切”,设计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大部分为书面作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两大弊端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的培养。国家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为初中科学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科学作业设计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在新课程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深受启发,认识到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为此我确立作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文、培养能力为核心,全面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使作业教学环节与新课程同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就作业的优化设计和评价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优化作业设计,挖掘学生潜能
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文、引发学生创造性思文、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作业不应只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试性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两个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的弹性化作业原则,培养兴趣的人文化作业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内容、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1、设计趣味性作业
趣味性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业内容设计要具有同类题目的典型特征,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用很少的作业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液化》时,为了加深理解“液化”现象,我设计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白气”的一组习题:下面现象中描述的“白气”与其他几组不同的是( )
A.水烧开后从锅边喷出大量“白气”
B.剥开冰棍的包装纸后见到冰棍冒“白气”
C.夏天,打开冰柜会看到一股“白气”
D.冬天,人在室外讲话时口吐“白气”
E.大人抽烟从口中喷出的一团 “白气”
这样的作业设计,结合生活实际,趣味性强,学生乐学并会积极地去思考,当时就有学生问:为什么冷热时都有“白气”?从而不断地升华知识。又如:在讲授《压强》后,我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日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利用铁架台、圆底烧瓶、气球、酒精灯、水等器材设计有关压强的实验。其中一位学生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气球翻跟斗”的趣味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方法:取一个气球和一只500ml的圆底烧瓶,先用布条或其它可隔热的材料在烧瓶颈口处绕几圈,以防气球受热时熔化破裂,然后在烧瓶内加入少量热水(冷水也可以,加热水是为了节省演示时间),再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水沸腾,移去酒精灯,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待烧瓶冷却后,可见气球翻到烧瓶内呈球状。然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又可以看到烧瓶内的气球逐渐变小,然后翻到烧瓶外,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大。再次移去酒精灯,气球又翻回到烧瓶内。这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其他学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学生就非常渴望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类趣味实验很多,如“铁丝点火”、“水火相容”、“白糖变黑雪”、“魔棒点灯”等。因此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并且努力地去解决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知识也得到了深化和巩固,同时还培养学生萌发热爱科学的情趣,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实践性作业
作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而学以致用,则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如:《制作小型地球仪》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这个内容作为课外制作,但基本上没有反馈。这样根本起不到预期的目的。但制作后若能在课堂上交流,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我任教的两个班和初一(7)班因开设了交流课,对〖七年级新课程学业成长评价题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第1节∽第3节)测试成绩的平均分约提高了6.76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又如: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利用所学知识去鉴别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食盐、食醋、食用油、酱油、味精等。显然学生能通过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知识去解决。但也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如个别学生为了找到鉴别方法还了解到厨房也是“药房”,如花生油对胃溃疡有一定的疗效、食醋对烫伤能止痛消肿、食盐炒热还能去除狐臭等。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把所学知识加以概括或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探索性作业
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教学《重力》时,我设计了这样作业:1、地球像一个转动着的巨球,为什么不会把人给甩出去? 2、宇航员在太空上几乎处于失重状态,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3、如果地球上没有重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又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我出示了一瓶三勒浆口服液,问:1、底部为什么有沉淀析出?2、你有办法将其去掉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说明。这种精心创设的作业,唤起了学生极高的学习热情。我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文,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文。
(二)设计分层次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分层次作业,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改变“一刀切”的作业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作业形式之一。为了实现作业向自主学习,回归学生主体转移。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丰富、灵活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按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对作业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禀赋的学生需求,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如基础题、变化题、提高题、智能题,甚至更多……要求中下程度的学生和学困生完成基础题,中等生完成基础题、变化题,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还可以完成提高题、智能题。当然,也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例如:在学完了《摩擦力》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外,还布置了两道“弹性作业”:1、结合本节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题型不限。2、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小论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做,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同时解决了学困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的难题。可见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作业,创造性地完成作业,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才能,尽显层次性作业的魅力,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自主学习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教学《太阳和月球》后,要求学生设计有关月球的知识,其中就有好多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知识面之广更多的是出乎我的意料。现选取其中两份详见附录1(注:因学生设计手抄报篇幅较大无法完整扫描)。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内容更为丰富,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二、优化作业评价,发展作业评价方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传统作业评价,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和师生间的交流,关注的是作业答案本身的对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思文的创新性和相对学生以往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开展优化作业评价,发展作业评价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评价作业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包办代替、“心狠手优”,一把尺子认真衡量,发现错漏之处,“棒”打没商量,学生心理压力大。在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划上大大的叉,有时气不过,脱口说出一些脏话,还有的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长此以往,学得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没有积极性,越学越差,教师也“恨铁不成钢”。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批改的要求,掌握批改技能。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师生共同批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差别的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差别在哪里?待问题弄清楚后,再教会他们批改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批改作业。
2、学生互相批改: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简单的练习,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批改完毕后统一交回教师,再由教师检查核定。
3、学生自己批改:教师首先对作业进行整体分析,交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4、当面批改:选择典型学生的作业,及时面批,并将前后作业加以对比,好的、进步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差的、不足的给予指出,并跟他们一同寻找原因,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而定。方法2能使学生更加仔细,提供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方法4可以了解学生作业态度的显著变化,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捷径;对于2、3两种方法,教师可看学生的批改结果和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总之,学生作业的互动式批阅已不仅仅是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科知识的工具,还是改善传统师生关系与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新途径。
(二)运用提示符号批改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学生拿到下发的作业时,做得好的学生兴高采烈,做得差的学生大部分垂头丧气。但他们普遍注重的是成绩,对于错题,并不急着订正,对于教师辛辛苦苦评改出来的作业,只匆匆看一眼就往抽屉里一塞了事,“纠错”的工作根本无法落实,总是要在老师的明确要求下才进行改正。一些“学困生”在经常得不及格的分数的压力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懒于动笔,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如何把老师的“强制订正”作业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完成”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 “我能行”的情感体验,形成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并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增强学习自信心。我觉得运用提示符号批改作业,进行等级评价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牢固地掌握知识。具体方法如下:
1、用提示符号及错因分析。在批改作业时,对于错题,最好不要打“×”,而用画“○”等符号较好。对于错题,针对错因,在“○”旁边写上“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格式对吗?”、“请看清楚题目”等批语,让学生主动按评语的提示去改正,改正后老师再检查、表扬、激励;采用语言亲近的谈心式写法,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会感到老师的情感魅力,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语。对于近阶段有掉队的学生,在批阅作业本时写上“学习有什么困难吗?”、“这个问题你应该会”、“为什么课堂上精神难以集中?”、“这段时间的作业正确率怎么下降了呢?”、“我希望看到你进步!”等;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根据特点,写上“好”(或用“Good” “Very Good”)、 “肯动脑筋”、“你很聪明”、“你真棒”、“你的解法很新颖”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对于有进步的、优秀的学生,老师在批改后除了给予等级评价外,还写上激励性批语或盖上激励性的符号。如:“有明显进步!”、“继续努力!”、 “不要骄傲!”等,把老师的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中,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因为称赞和表扬是引导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
http://www.youerw.com三年多的实践使我认识到:生活即学习,让优化了的作业架起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形成从生活到能力的直通车,学生就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是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作业改革,加强研究,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科学作业的设计要让科学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文与情感活起来。科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做科学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而开辟科学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①孙琪斌、杨丽,《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②罗文明,《教书育人》,2001年21期
③万荣根、周志峰,《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④姜旺兴,《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⑤赵志江,《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05期
新课程标准下科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和评价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