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思品课堂的几点做法及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他们听得十分认真,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你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堂教学可谓是高效的,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打造高效课堂,功夫在课下、在平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磨刀不误砍柴功。运用“三为主、五环节”模式,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0分钟,是否高效,取决于教师的课下功夫,我们学校政治备课组各位同志正是认准了这个道理,从平时入手,夯实基本功,用专业发展促进自己成长,灵活运用“三为主、五环节”模式(以下简称“三”模式),厚积而薄发,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及同志们汇报一下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及一点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是灵活运用http://www.youerw.com“三”教学模式的前提。
一个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专、基本功扎实、兴趣广泛的教师,是学生之福,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领悟“三”模式的内涵、实质,才能灵活运用模式,用模式教,而不是教模式,使学生在40分钟里获得大丰收,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备课组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将集体教研做实,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我校也规定了每周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但我觉得,我们集体备课的时间不是半天而是五天,这应感谢我们学校对办公室的安排使我们政治备课组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分家,(有些备课组随同年级组办公,集体教研没有充足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保障),团结合作的好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并将继续发扬下去。我们在一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长里短也成了政治课堂上鲜活的小故事、典型的小案例,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优人鼎力相助:谁有了新想法,课堂教学有创新,我们都向他学习;谁获得了成绩,我们都向他祝贺。我们坦诚相见,心底无私,组内评课时,从不说客套话、不戴高帽子。我常说:提建设性地意见,才是真爱,才是对别人的负责。评课时,我们常做的是:假如是我,按照他的设计,这个问题(环节)如何处理?按照我的思路(设计),这个地方(环节)如何处理?在这种团结民主的教研氛围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科内的高手。比如市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刘敏老师,他也多次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备课组是十二中最团结、最有人气的备课组。
2、多读书、多学习,多讨论,多反思,让自己丰富起来。这里我只说一点,虽然我们乡镇学校,图书少、资源缺,但我们尽可能的弥补这一点,没有专业书籍,我们就把专业杂志运用好,《山东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时政报》、《枣庄日报》加上刘敏等老师自费购买的《齐鲁晚报》等,我们都认真阅读,寻找一切可用资源,充实完善我们的课堂,为高效课堂做一点贡献。
3、夯实政治学科基本功,让自己深厚起来。我觉得政治学科基本功一是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对国家政治方针、法律法规、民生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及分析能力,我校政治教师有三名同志是转科教师,他们素质都很高,欠缺的就是学科基本功,为弥补这一点,我们从学习入手,从平时的集体教研做起,帮助他们尽快入格,早日从一名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
二、充分地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是“三”模式成功运用的必要条件。
1、全面分析学情和生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高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求我们要有“对象”意识和“全人”概念,教师只有经常了解学情,全面分析生情,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弹性设定三文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三文目标是在课前设定的静态目标,而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资源是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始料未及的。比如:学生对教材观点或事例的质疑,对生活中某件事情的不同认识,对教师分析不同看法,同学之间相互争执,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等。因
而,目标的设定只有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因素,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开发、整合方方面面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材和课程标准只是一种资源,思想政治教学要利用好这些资源,而且要开发出其他新资源。比如我校青年教师张基伟,运用自己计算机基础好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让课堂教学新起来。王德峰、杜健老师,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而且都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他们课堂上的活资源,引发学生思考,针对性强,教育效果极好。这一学期他们担任七年级教学工作,结合班级工作特点,大胆调整七年级教材,内容及讲授顺序,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教研员王颖老师在前期教学检查中给予高度评价。刘敏、邵泽秀老师能充分挖掘班级中学生的资源,让美术基础好的同学将教学内容绘制漫画,文字基础好,有表演才能的同学编写、表演课本剧,将沉睡的知识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高效起来。
4、创建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是课前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精神和教学智慧的结晶,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设计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没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三”模式的灵活运用是高效课堂的载体及关键。
区局及教研室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我们要用模式而不能唯模式,更不能模式化,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展示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这一点非常必要,用“三”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学风格问题或者说个性教学,教学艺术问题。运用“三”模式决不能磨灭这些,反而应凸现这些。僵化地、单一地、教条化地使用模式对高效课堂无益。我备课组共6名同志,我们分成两组:邵泽秀、刘敏、王德峰和我为一组,用而不唯模式,对模式融会贯通,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第二组是青年改科教师杜健、张基伟,要深刻领会模式精神,严格用模式上课,逐步从形式上摆脱模式,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我们的课堂才能新颖。刘敏老师的激情,王德峰老师的幽默,邵泽秀老师的沉稳,张基伟老师的活泼,杜键老师的风趣,听他们的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2、预设与生成问题。有效的课堂不但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开放、民主的课堂是有效生成的土壤。学生是生成的主体,加强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成状态的合理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我在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课时,研讨交往从内到外围扩展,一学生突然发问:除了课本上所说方式外,还有哪些方法?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事先未考虑到,面对这一优质资源,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又寻找出比如:“朋友介绍”等更多的方式,学生的创新思文真是让我大惊、大喜。
3、有效情境问题。思想政治课需创设情境,但情境的创设是以学生认知为主,还是以教学内容为主?我们的做法是以生为本,兼顾知识内容。在学习《友谊》一课时,导课中我准备了两首歌曲,一是学生熟悉的周华健演唱的《朋友》,一是歌词与教学内容关系较密切但学生不熟悉的毛阿敏演唱的《永远是朋友》,选择哪一首导课难住了我。大家一商量,导课用《朋友》学生认同,激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结尾用《永远是朋友》,同主题相扣,与导课呼应。采纳这一建议,学生反应效果较好。
4、有效讨论问题,高效课堂排斥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的小组讨论学习,反对低效、缺乏合作的小组讨论学习,我们的做法是,同班主任老师配合,将班级学生根据学情、性格等均匀分组且相对固定,每一组成员都有相对分工,讨论中避免一言堂。一堂课不要安排过多的讨论题,一般不要多于两个,过多很难充分进行,讨论题要与重点、难点挂钩。
5、活动化教学问题。“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是思品课新理念之一,但教学中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现象,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课前的调查、访问,课堂上的评论、竞赛、讨论、访谈、小品表演等;活动过程要注重情境体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6、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思想政治课最终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不仅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备课组一直加强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配合,大力支持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比例远高于其他备课组。
推进“三”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我区教育的一个亮点。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参与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