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对待学习,既可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强扭的瓜不甜。人家对数学没有好感,也就是说对数学情感冷淡,你硬是要逼着他学,那能学得进去吗?搞不好人家一着急干脆就不学了。所以,激发数学兴趣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数学的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对数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上数学课,愿意和老师探究数学问题,往往能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自觉地探求知识,这样一来学习成绩才能较快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对数学的情感呢?矣攀者个人的经验,最好的方法是多鼓励、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迎难而上,表扬学生弱中有强、点滴进步。学生得到了一次鼓励和表扬,体会到了成功,心里就会期望下一次也能得到鼓励和表扬,行为上也就会积极主动一些,与老师的配合会更融洽一些,这样一来可以促成再一次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大道至简,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平凡中蕴含着伟大,平凡的点滴之举可以带来巨大的收获,所以,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实效的工作。其实,教育的实效性来源于教育的针对性,像我们这些极其缺乏成功感的学生,这些平凡的工作是最适合我们学生实际的。
二、向学生多角度展示数学的优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文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如果能把学生引入金碧辉煌的数学殿堂,他们能不喜欢、能不留恋忘返吗?
三、把情境设计得有趣轻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观看文艺演出时,观众大都能沉浸在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中,为什么呢?原因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情境感染了他们。同样,一堂数学课只要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也照样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设置情境时,我通常运用课件情境。课件情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轻松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些图形,我在屏幕上播放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体、实物:八宝粥罐头、茶杯、油罐、外国的尖顶建筑、堆场上的沙子堆、煤炭堆、导弹、飞船等等。在变换的图形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构成的意境中,每个学生都观察得十分认真。除此以外,常用的还有故事设境法。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http://www.youerw.com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教学时,应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度的练习。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统计表”后,教师可出示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可以提出七八个问题,一些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提出两三个问题。对此,教师不必对他们强做要求,只要他们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了,而且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参与和成功。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引发学生的“成就”意识,使之产生“成功”之乐,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元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分享:既关注自己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了稳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得以延伸,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小结”的机会。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问:“这节课,你最得意的地方在哪里?”“哪位同学能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帮助教师总结”这句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有的说:“我知道了梯形的面积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研究的,是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求梯形的面积,而且理清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打下了基础,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