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问”与“答”初探
关键词:课堂问答 认知冲突 动态生成
课堂问答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可以说,师生间的问与答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与作答情况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成败。
然而在我们现实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问”与“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流于形式,认为有提有问便是师生互动,缺乏深层次的交流;有的问题的设置只有问没有疑,学生的回答照本宣科,没有认知冲突,没有思想碰撞,答案似乎都是现成的,实在是无疑可问,无问可答;有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缺失了问题意识,终于有一天会发现,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会问问题了;我们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设计问题,可当我们抛出问题时,有的班级是“启而不发”,课堂死气沉沉,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会让我们有一种“精神与肉体分裂的感觉”,有的班级“不启就发”,没等老师说完问题,全班早已炸了锅,这样的班级上课,会让我们感觉是热锅上的蚂蚁,没有课堂组织与气氛的有效驾驭,都是种煎熬;还有研究发现:纵是课堂上教师提问较多,但是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文等等。
那么,课堂上师生间的“问”与“答”,该怎么问,又该怎么答呢?
笔者认为,课堂问答应坚持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要坚持存疑原则,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所谓“疑问”,没有“疑”,也就没有了“问”, “疑”是前提,“问”是质疑的过程,“答”则是对“问”的探究与结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在接受我们的课程前,其认知并非一张白纸,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的,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同样,问题设置水平应介于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疑可问,有问可答。同时,不同问题的设计应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人人参与课堂。
二、问题的内容应反映出多样化、多层面性原则,要体现出问题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与人本立意。
问题的抛出首先应想明白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要想达到什么效果?简单说,我们的问答应体现出科学、有效、有价值、有意义等特征。科学是指问题应遵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生具体实践的规律,如注重启发式问答,提出问题时要给以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一般要5秒钟,而不是走马灯似的换人回答等;所谓有效性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和文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文的问题,我们反对单一层面问法,反对乒乓球式问答或条件反射式问答,如只是用简单的基本史实来问学生:“是不是”或“对不对”等以此显示课堂气氛活跃,我们认为问题要有多样性,仅认知领域目标问题,即有知识再认、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诸多方面;问题设计的立意应体现出多层面性,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只属于低层次目标,还要在此过程中能够渗透出人本立意这一高层次目标在内才好,这就需要在问与答过程中注重学生内心体验与感受,给予充分的关爱与尊重,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参与课堂过程本身便是目的。
三、问答创设的环境应保持自由宽松与低度焦虑相结合的原则。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好?我们是否都曾有过这样的求学经历:当老师在课堂上说:“好,下面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时,全班同学几乎都恨不能把脑袋塞进书堆里,生怕被老师提问到。实践中调查我们也发现,班主任的课程一般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拘谨,眼光不敢对接,不敢敞开心扉交流,一般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学到的。学生不喜欢外语,因为他们将这些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快的经历可能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引起了焦虑,学生形成了对学科恐惧的条件反射。
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习情绪,这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肯定,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文敏捷,记忆牢固,反之亦然。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在压抑的思文环境中,在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文火花的。”
但也有心理学研究证明,应在低度焦虑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或与相关的最佳输入。这说明我们应尽量创设一种自由宽松与低度焦虑相结合的课堂氛围来组织我们的课堂问答。
四、问答的过程应体现动态生成性原则。
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已经提前预设好了答案,等着学生往里
面钻,如果学生答非所问,便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答出自己想要的答
案。当然,问题预设是必要的,但提问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顺从
我们或完全按我们预期思路、目标发展,我们绝非为了提问而提问。我们往往忽略了问与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从学生学的角度
出发,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唯此才可碰撞出思
文的火花,形成学生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知识在
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彰显出人文的精神。
五、问答的目的应关注整体人的原则。
http://www.youerw.com 我们坚信,教师的教育观、师生观与人生哲学会渗透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当中,课堂提问环节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师生的问答这个微观角度可以审视出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认为,我们教育很大的一个缺限,即是教育非“人”,而且是把人割裂开来看,教育的眼中没有看到整体人的内涵。我们应把学生当作完整意义上的人看待,其认知、情绪、态度、体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会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与互化。这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教育故事:举左手、举右手
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许多孩子都举手抢着回答问题,但是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很自卑,总是不敢回答问题。于是老师帮他想了个办法:当她不会回答时便举左手(因为基本上小朋友们回答问题时都会举右手),老师便不会叫她,当她会回答时便与大家一样举右手。
可以想见,当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一样举起右手时,老师该有多么欢喜!此时问与答的内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问题,既免得使孩子陷入孤立与自闭,又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这当中该又浸着教师多大的爱心与智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问题的处理需要艺术,处理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巨大的潜能与求知的欲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
课堂教学中的“问”与“答”初探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