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微探

更新时间:2015-4-7:  来源:毕业论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微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参与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内化物理知识呢?这离不开我们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着力于如下两点才能打造出教学的高效.
  1优化物理学习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高中学生的思文和学习状态自觉程度不够,甚至于无法自发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学习内容的筛选能力更是疲弱.为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发端就要注意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引导不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灌输,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打开学生的思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用的做法有如下两个:
  1.1实验直观布景
  实验是物理知识、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物理概念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紧密相联,充分借助于实验促使学生与知识有效相遇.教材中给我们提供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实验这一重要手段.
  有时候枯燥地知识讲解,即使准确但是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无法与之构成正向联系,感觉“遥不可及”,导致记忆失败.采用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物理现象近距离接触,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诱发学生的思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提供感性认知的同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悬起,物理规律与学生间的距离从“遥不可及”到“近在咫尺”.
  例如,新人教版《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无法与原有认知经验构成有效联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电荷转移”、“电荷守恒”、“接触带电”等等,对于“电子逸出”、“光电子”可以说是无法想象.如果我们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或是和学生说文解字,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笔者认为这节课要让学生有效地接触概念必须给和学生一起从实验现象进行感知.为此,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充足了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实验1:“锌板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2:“光电流实验”(如图2所示).
  通过实验1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片发生了偏转”这一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学生肯定能够意识到验电器带了电,不过学生从其认知经验出发,绝大多数会认为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从这一现象出发,笔者抛出问题:“锌板带了电,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通过其他带电体可以进行“锌板带的正电荷”的实验演示,对于到底是电子逸出还是电子转移的问题,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暂时先悬着,进行实验2的演示,通过对实验2现象:“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后趋于稳定”的观察,再抛出“电子逸出”这个概念,学生很自然地与实验1进行对比,“光电子”、“电子逸出”的印象便变得清晰了,而且有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联系,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同时这也是进行研究光电效应的基础,教学有效延续.
  1.2问题串接知识
  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探究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我们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布置一定的任务,领引和调控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向,那么如何呈现这些提示和任务呢?笔者认为“问题”是很好的载体,将提示、目标和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要注意哪些?同时有些问题还扮演着“刁难”学生的角色,诱发学生深化自己的思文,促进新问题的生成,推进探究的深入. http://www.youerw.com/
  例如,新人教版《选修3-4》中的“简谐运动”这节内容教学,笔者在与学生一起探究时,就分析了学生的具体学情,并从其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1)、胡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还记得么?(2)、在高一,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形式的直线运动?(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何?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怎样的特点?上述3个问题的后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很自然地联系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力为“恒力”的特点.同时,问题1有效复习了弹簧这一物理模型,弹力与其形变量呈正相关.通过这几个问题很快地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复认,接着笔者演示“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情景,并理想化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问题抛出来:(1)“振子”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振子受力有什么特点?(3)如果不计摩擦力,振子所受合外力与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简谐运动模型变得逐渐清晰.
  2解题反思训练思文
  解决实际问题是内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学习离不开做题!但是“题海战术”肯定是高耗低效的,笔者认为,我们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文习惯和解题习惯的培养,“学而不思则罔!”在学生做题后,我们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在解法对比中实现解题能力和思文的发展和优化.
  例题如图3所示,一人质量为m,立于一正在向上匀减速的自动扶梯上,已知加速度大小为a,电梯上升方向与水平夹角为θ,求电梯对人的支持力FN及摩擦力Ff.
  同样可以得到上述答案,而且代数式更为简洁,计算量也明显减小,学生通过对比强化了受力分析意识,提高了矢量运算的技巧性.
  总之,有效的学习应该提高知识学习和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所以情境创设不可忽视,有效的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同时学习反思亦不可忽视,因为及时的反思有利于发现知识应用存在的问题,发现更优的解决方案,促进知识和方法的内化效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微探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