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化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在复习课中的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始终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本文结合这一轮的课改教学实践,从“兴趣”这个角度,以课例的形式谈谈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从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兴趣教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课标》强调的。然而新一轮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始终困扰一线老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兴趣”教学入手,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源泉,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挥主体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一种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在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兴趣随着主动学习推进而发展,起始阶段“课伊始,趣乃生”,发展阶段“课正行,趣愈浓”;收尾阶段“课已尽,趣犹存”。兴趣越多,投入也多,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也就越高。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复习课
大家公认这点是新课的教学策略,其实这对复习课更为重要,因为复习课本身对学生而言没有悬念,很多时候是“炒冷饭”的代表。然而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快的时间投入学习就至关重要。
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
导入:(创设情境)中央台准备拍一纪录片《中国帝制(秦——清) 的演变》,在奥运会期间播出,介绍我国悠久的政治文明。现向大家征集内容,请你根据必修一专题一的相关知识(秦——清朝的政治制度)说说你的征集的内容。(要求:(1)、按时间先后次序。(2)、内容要详实。)
这是个虚拟的情境,利用奥运,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奥运纪录片”上(即本课的课题),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主体性。
例2 《东西方的先哲》复习课
导入:这是一次来自天国的对话,对话者是古代东西方的先哲,想了解彼此展开以下对话;请完成空白内容。
住在天国的东西方先哲的第一次对话——亚:孔老头,据说人间把你奉为东方的先哲,特来拜会,这是其一。其二,想就“一个国家的治理中,如何使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在一个空间里和睦地相处?”这个问题和你进行一次讨论。
孔:亚小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您这位西方先哲!在中国,先“家”后“国”,统治者是用“仁”和“礼”来治理国家。
亚:何谓“仁”?何谓“礼”? 孔:……
亚:你认为要让大家和睦相处,治国的关键在哪里呢?
孔:统治者应走中庸之道,……。统治者能坚守这种美德,理想的国家就诞生了。 亚:统治者的确应该具备美德。但这种来自于道德自律的美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我认为在国家治理中,至上的是公正。源自于法律。依据公正的法律治理国家,意味着按照公民的意志治理国家,而按公民的意志执政胜过按照少数最优秀的人的意志执政。
孔:那在你们那里,公民是如何治理国家,让大家和睦相处的呢? 亚:……
http://www.youerw.com/孔:可是,伟大的智者,你的师爷爷苏格拉底岂不死于雅典公民之手?
亚:这的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而后的两千五百年里,以法治国的西方也的确扮演了不少罪恶的角色啊。但是,在你创造的思想主导之下的中国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
孔:哈哈。亚小子,不要看你现在挂着西方先哲的头衔,想当年,你怕雅典人再次冒犯哲学,你逃离了雅典,一年后就搬到天国里住了。
亚:嘿嘿,孔老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在人间郁郁不得志。最后还不是把杏坛挪到这里来了。
一阵玩笑后,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课的导入主要是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天堂”的对话中完成复习、回顾知识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复习了知识点。
二、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探究主题,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动”起来
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1](] p.222)可见,讨论是一种教学对话行为,它试图在对话互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讨论的结果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文,深化认识,发展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丰富历史的情感和体验。讨论法的运用,是由历史认识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论从史出”。真实的历史情境不能完全再现,而且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比较浓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通过史料来完成的。材料来源的一手与二手,材料内容中的事实与观点,有必要让学生认识与辨白。因此,围绕教学问题或主题展开讨论乃至辩论,将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学生也可以由此加深历史认识,体会“论从史出”的重要性。同时,高中学生思文活跃,拥有了解和探究兴趣所在的问题的强烈心向,问题讨论法的运用即是对这种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的尊重。由此可见,在复习课上问题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性的程度。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课堂的问题主题一般来自于本专题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或是难点,确定主题后,围绕着主题层层设问。例如 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材料: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讲话 设问:(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2)孙中山先生为捍卫民主共和做了哪些努力? (3)结合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作的努力,你可以感受到指先生的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 这课就是围绕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设计问题,感受伟人的品质。学生在这过程中,思文始终处于活跃中,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三、在复习课的小结部分,设计开放性的,有创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究的兴趣,持续主体地位 一般老师对复习课的课堂小结不是十分的重视,随便找点题目就打发过去了,有时由于时间关系甚至也小结也没有,其实,课堂小结是中学教学每堂课必备的环节,特别是复习课中,可以加强知识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课堂小结还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因而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课堂小结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文品质;课堂小结和其他环节的有机结合,能使人对课堂感受到一种整体美、和谐美,如听过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回味悠长,从而增加审美情趣;同时课堂小结还关系到学生课后的探究的持续性,关系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参与的程度。例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课堂小结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中写道,主人公项少龙通过时光隧道从20世纪90年代的香
港回到公无前221年这前的秦国,并有了有一系列的惊奇的体验。如果你也能通过时光隧道从2007的现在回到公元前221年之后的的秦帝国(具体地方可以自主选择,如都城咸阳),你会有什么我们想不到的经历呢?
题目:回秦记
要求:请务必尊重当时的历史背景、最后能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时代特征。
这课利用学生对电视剧或是偶像兴趣,通过设计剧本回顾知识点,持续复习的热情。 “趣”字当头,“趣”充满每个教学环节,“吸引”学生。以上三方面主要就是通过课堂的三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趣”的作用,在复习课中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资料: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兴趣化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