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怎样实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文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文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文目标)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数学教学也应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针对性;注重基础和创新。
二、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文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文。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当下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课堂教学应是和谐的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课堂是由师生共同创设的。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始终将自己健康的、向上的、阳光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要做到精神饱满、气定神闲、神采飞扬、和蔼可亲。要用个人的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面对基础薄弱、活泼好动,学习懒惰的学生,教师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把握好尺度。在课堂上切忌动怒,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善于化解矛盾,学会问题的冷处理。否则,课堂就会失去和谐,课堂的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就会和学生走向对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理直,但未必一定气壮。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和谐,才会使有效课堂有保证的前提。
2、有效课堂教学应是紧张的
其一、课堂的容量要大(包括知识容量、思文容量、训练容量),特别是初中教学的课堂更是如此。其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定义、性质、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其三、教师的引导、启发要与学生的思文丝丝入扣、上下呼应、引起共鸣、形成合力。其四、要把知识的认知、记忆,练习,思文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有效课堂是紧张的,而不是悠闲的。
3、有效课堂教学应是严肃的
诚然,只有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及时地提醒,及时地纠正是非常必要的。影响有效课堂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一是“袖手听课”,课堂上该写的不写、该划的不划、该记的不记,听课时只带耳朵不带笔。二是“低头听课”,听课时不看黑板、不看老师、不发言、不交流,貌似低头看书,实则走神、打瞌睡、甚至看课外书。三是“悠闲听课”,听课时坐姿不端、贪图安逸、左顾右盼、打打闹闹、影响他人。四是“机械听课”,听课时不动脑、不思考,只是简单机械的记,比着葫芦画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以上现象不闻不问,只顾自我陶醉的滔滔不绝的讲,那么,打造有效课堂显然是一句空话。所以,有效课堂应是严肃的。
4、有效课堂教学应是活泼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生动的、活泼的。而不应是压抑的、沉闷的。活泼的氛围是师生共同创设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应是互相调动、相互感染。教师的设问应具有启发性、应有深度、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善于用幽默、深刻、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的课堂教学应是自然的、有效的、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刻意的、低下的、无聊的做秀。人为的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不但无效,而且是浪费生命。例如,毫无思文含量的“满堂问”式的问答;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不知所云的所谓“启发式”;没有针对性、比着葫芦画瓢式的“满堂练”等,都是与有课堂相悖的。
三、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抓住数学本质、展示思文过程、落实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是完成认知过程的主体,认知结构的构建、学习目标的完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
其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因此教师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最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基础知识求联,基本技能求变,而不能一味的对基础知识求全,基本技能求熟练。有的知识点思文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鉴于以上几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易操作。
2、学习条件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充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1)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能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动态生成的各种情况。
4、学生活动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
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http://www.youerw.com/5、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的回答、讨论和质疑问难得到鼓励,人格受到尊重。
2)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学生进程张弛有度,课程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
1)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3)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以上仅初步从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有效教学,我们在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把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想贯彻到每一节课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中怎样实现有效教学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