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学美育
美育或曰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和方式,无论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在西方,古希腊人即已开始用史诗、戏剧、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对自由民实行艺术教育。在我国,自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起就留下了“先王之乐”的种种传说,礼、乐、射、御、书、数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至现在,美育在国内外均具有其特殊地位。
一、美育的发展历史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较晚,直到1750年才由鲍姆加登提出“美学”的概念,可是美学领域中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提出并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最初形态,它植根于希腊的文化精神,渊源于具有“永久魅力”的古希腊艺术,伴随着哲学与文化的进展,逐步沉淀于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中。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包括苏格拉底),美学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人们只是在探讨自然哲学的同时偶尔也涉及美学问题,其中和谐范畴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不过智者运动的出现在掀起哲学转向的同时,也引发了美学研究的转向,即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或者说从以自然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而这一转向最后以苏格拉底为哲学和美学研究所确立的两大原则而告完成。随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以各自的方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为后来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原型。
在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下,美学思想本文由毕业论文网
http://www.youerw.com/收集整理在这一时期发展极为缓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整体而言,它束缚了科学的进步,宗教对人的奴役、对精神的束缚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但它对人类精神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德国古典美学集近代西方美学之大成,也是在这一时期,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席勒真正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后的一切美学思潮都是从批判(思考、考察、研究)德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的。
在我国,美育思想虽古已有之,且足以与古希腊时期美育思想相媲美,亦有徐干于很早时就已使用“美育”一词,但在20世纪初叶美学和美育的概念与观念在我国学界广泛传播起来,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对西方相关思想的移植与汲取。我国现代教育是在国势危机、在我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是富国强兵的追求,是社会现代化之时代需求的产物。我国现代美育,亦是在这样的时代境况和教育背景中孕育并展开的。王国文、蔡元培等学者对美育的大力倡导,奠定了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基础。
二、美育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美育”乃是“君子”人格养成之基本途径。《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态,艺能度乎德性。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 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专门化,传统的德性教育便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以“致知”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知性教育。重知的现代教育的发展虽然适应了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的需要,却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弊端,即知识技能的片面发展极度压抑了人的其他素质和能力。 而“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俗都分裂开来,享受与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的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而是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所以“单个希腊人可以成为他的时代的代表,而单个现代人却不敢”,因为,“希腊人所获得的形式是来自把一切联合起来的本性,而现代人所获得的形式是来自把一切分离开来的知性”,而这些正是教养本身给现代人性造成的创伤。
在经济极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的快速改善使得精神生活被远远地抛在身后。过于注重外在的经济生活,导致了人的内在心灵旨趣的丧失;无限制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忘记了人生的本来目的;而这些也只有通过美育才可得以治愈,因为审美活动既可以培养人的敏感力、直觉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锻炼人的悟性和理性,从而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人的科学创造,且使人富有趣味和情调,从而造就丰满的完整的人性。正所谓“入世之教,不可废美育,顺人所习,畅适其生,道在斯也。”
三、改变我国中小学美育现状的建议
首先,必须使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及家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育的意义。
其次,对老师就审美教育方面进行培训,让老师们认识到审美教育并不只是艺术类学科(如音乐、美术)的任务,各个学科均可以寓美育于其中,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但是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指音乐、美术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数的关系;截金术是最显的例。地理学上云霞风雪的变态, 山岳河海的名胜, 文学家美术家的遗迹;历史上文学美术的进化, 文学家美术家的轶事;也都是美育的资料。”即把美的理念、美的精神渗透到每门课的教学中。
浅论中小学美育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