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07-10-31:  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论文大全摘 要: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指标 比较 效益 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是基础设施重建,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创新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3.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与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定义不同,这个定义强调以下三方要点:

    首先,强调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过程,是企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表现在生产力上,是信息技术从边缘业务应用到核心业务深化的转变过程;表现在生产关系上,是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不光是信息技术应用,而且是管理的根本转变。不光是发展,更是改革,是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企业信息化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企业信息化是一场体制转变,是对计划经济时期(和工业时期)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同时应强调,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而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其次,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是通过它的诸构成要素的转变具体实现的。这些构成要素,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信息化比较全面的内涵。第一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二个要素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第三个要素是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从国家信息化优要素中信息技术和产业演变而来),强调通过信息化增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附加值。从结构升级角度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现实意义。第四个要素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强调对企业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发利用;强调以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作为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具有较强针对性。第五个要素是企业管理再造,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不同,强调的是管理本身从以职能为核心向以流程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而不光是一般的资源配置,强调要注意"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把这个要素独立提出来,是为了纠正时弊。第优要素是制度创新,它实际是三个要素的集合,一是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强调企业信息化使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包括制度、规范)成为新的增量因素,这个要素以往经常被忽略;二是引进新的产权制度,强调企业信息化将导入无边界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与传统企业制度相互补充,这个指标以往也被忽略;三是信息化人才。这是优要素原有指标,但这里主要强调信息化人才与一般人才不同的特殊性。强调学习和知识创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从机械的以产值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生产目的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知识创新基础上人的现代化转变。强调企业信息化不是从技术到技术,不能为了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而忘记信息化的目的;企业信息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超出企业边界的社会效益。

    二、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析

    (一)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有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同步发展起来。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先后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企业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成果包括:龚炳铮《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研指标体系设计(征求意见稿)》、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表》、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查问卷》、解树江《虚拟企业》、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如何评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北京博思智联管理顾问公司行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黄津孚《企业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刘现军、罗荣桂、王志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汤发良《我国企业内部冲突状态的评价测度模型》、郑英隆《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分析》、包昌火 谢新洲主编《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等。国外研究包括韩国政府支持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环境局《护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思科公司《网络就绪》计划、《互联网经济指标》、Meta集团《全球新电子经济指数》、肯·巴斯金《公司DNA--来自生物的启示》、托马斯.巴克霍尔兹《明天的面孔》、大卫·威勒、玛丽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罗布·戈菲《如何度量和重塑企业文化?》、尼克·海伊斯《协作制胜》等。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提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并在科技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研究项目中,对40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际测算,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二)现有企业信息化典型指标例举

    归纳现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指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列举的这些方面。

    举例说明这些指标如下:

    A.基础设施类

    1.名称:计算机网络普及率

    指标: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台数(经贸委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2.指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龚炳峥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技术应用类

    3.指标:企业上一年度IT类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经贸委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4.名称:各业务环节信息技术应用率(经贸委方案)

    目的:测技术应用

    指标:本企业计算机用于辅助经营管理中的如下环节,( )财务管理;( )人事管理;( )主营业务,如CAD/CAM/CAE;( )供销/库存;( )客户管理5.指标:企业信息管理覆盖率

    企业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人事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工控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供销、库存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节能管理比重

    企业计算机辅助客户管理比重

    (经贸委方案)

    选项(平均加权):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6.指标: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

    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

    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用户集成: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分公司之间的集成,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客户关系集成。选项:()信息集成 ()过程集成 ()总部与分部集成 ()企业间集成 ()企业与客户间集成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龚炳峥方案)

    B.结构调整类

    技术含量(创新)内涵

    7.名称: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目的:测提高技术含量潜力和技术扩散效率

    指标:是否最优先关注新技术信息,关于技术创新和创新实施,主要从何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选项:否(如,关注营销信息优先于新技术信息) 大众媒体 人际交流网络 中介扩散机构 专业网络备选名称: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指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能够到达市场的新产品数/开发的新产品数

    选项(百分比):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新产品产值率

    新产品产值率=创新产品销售量/企业产品销售量

    新工艺产值率

    新工艺产值率=由于工艺创新而增加的产值/企业产品销售额

    专利水平

    专利水平=某时刻企业申请专利数/某时期企业专利数

    科研成果转化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附加值内涵

    8.名称: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

    指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和/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选项:否 是(偶尔)是(制度化) 通过计算机系统 通过网络

    产品是否有自动化文档内容?

    产品是否提供顾客说明,并支持顾客有效使用产品?

    你们是否具有先于你们的竞争对手而创造出产品来满足尚不明确和没有人涉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现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没能可以通过拆散后销售获得附加利润的?(知识创新测试: 组织的估量)C.信息资源类

    9.名称: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指标:业务活动对信息开发的依赖程度(信息开发是相对于信息不加工,不共享,存在于个人自然状态而言)是否在获得客户有关购买信息的同时,把本企业的产品推介给客户(郑英隆方案)是否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客户信息选项:否(包括其中一项否)是(偶尔) 是(制度化) 通过计算机 通过网络

    10.需求效益

    名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指标:信息决策参与:谁对以下效益负有责任

    通过需求信息使企业确定市场营销方向

    通过需求信息使企业适销对路

    通过需求信息开发利用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通过需求信息分析客户变化趋势

    选择:最高领导者,信息主管,市场与客户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一线员工

    D.管理再造类

    经营信息化内涵

    11.电子商务交易费用节约程度

    电子商务交易费用节约程度=[1-(网上交易费用/传统交易费用) )*100

    反映电子商务交易费用比传统交易费用的节约程度,交易费用可用批零差价替代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流程重组内涵

    12.名称:企业流程重组水平

    指标:能使用全企业范围数据的员工比重(灵捷审计)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我们能够快速地形成或分解独立关系,合作关系(构造并管理一个生态系统)(网络就绪方案)选项:否 是(偶尔) 是(制度化) 通过计算机管理 通过网络管理

    我们的企业展现了一种企业范围内共享信息的文化。(网络就绪)

    其它跨部门合作指标:

    沟通是双向交流还是仅仅自上而下?

    是领导者独占信息还是将信息发布给被授权者?

    是按职能部门组织企业还是划分为顾客为机会团队?

    是否能够超越组织等级中严格的层次?

    产品是与顾客、供应商进行团队工作构想出来的,还是仅仅由内部团队构思,并且在宣布日期之前都严格保密?你是否正使用虚拟企业模式来获取纵向联合?

    你是否有值得信任的良好记录?你是否是别人优先考虑的合作者?

    组织结构是使整个企业的同步工作顺利进行,还是各个职能"山头"各自为政,极少沟通,互不合作?需要信息的人能容易地从企业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还是信息难于寻找、不能共享?

    员工们是相信分享、合作与团队,还是致力于个人绩效和报酬?

    决策层次指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部门直接指挥员工数)之比

    13.企业文化:非正式组织降低协作成本

    指标: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和团结一致程度。

    可以将企业文化或企业内某一局部组织的文化初步分为四种典型类别,即:高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网络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利益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分裂型组织;高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公社型组织。选择:()不定型()分裂型()利益型()网络型()公社型

    注:如难以直接得出结论,可参考以下问题打分。每题答案肯定加1分。4分以上为高,4分以下为低。评价一个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实现:

    (1)这里的人都努力成为朋友并努力保持相互关系稳定;

    (2)这里的人们相处得很好;

    (3)企业内的人常常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交往;

    (4)这里的人们真的相互喜欢;

    (5)我们会与从我们团体离去的人保持联系;

    (6)这里的人帮助其他人,因为他们互相喜欢;

    (7)这里的人经常互相交流个人心事。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越肯定,说明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和睦程度越高。

    同样,为评价一个企业内部的团结一致程度,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实现:

    (1) 团体(企业、部门、单位、班组)理解并分担相同的业务目标;

    (2)工作效益高,生产力高;

    (3)团体对低劣的工作绩效采取严厉的行动;

    (4)团体成员共同取胜的愿望很强;

    (5)当竞争优势机会出现时,团体成员会迅速行动,抓住机会;

    (6)团体成员分担同样的战略目标;

    (7)团体成员知道竞争对手是谁。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越肯定,说明企业内部的团结一致程度越高。

    决策信息化内涵

    14.名称:信息决策水平

    指标:与某一决策相关的企业目标:

    (1)不知道或被忽略了。

    (2)只有牵涉到决策的一小部分人了解,并为他们利用。

    (3)在每个参与者做他那份工作时会用到。

    (4)不仅在任务执行中导致决策产生,还会指导决策程序。

    (5)指导程序和活动,同时在决策程序中,根据要做出的决策的定义被考察和适当重新限定。选择: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关于决策信息的背景信息--元信息,也就是人们想要的信息的资料,获取信息的可能性估计;信息搜寻的地位;对假设、推论和实验性结论的提及;以及关于信息可靠性的陈述:(1)是很少考虑到的一个概念。

    (2)为小部分制定决策的有关人员了解使用。

    (3)为参与者在做各自工作时使用。

    (4)用来执行决策的任务,同样也用来指导决策程序。

    (5)用来指导决策程序和活动,在决策做出中,要被适当地检验和提炼。

    选择: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要决定的主要问题很可能是:

    (1)在随后的决策程序中最先发现的。

    (2)最先想到并定义的。

    (3)先在一系列问题中提出,在获取信息有了更好地理解或被加以修正。

    (4)先作为可能的主要问题提出,后作为决策程序的一部分被更好地理解或被加以修正。

    (5)较早被确定,然后随着对其与获取信息以及机构目标的关系的了解被更好的理解或修正。在收到一些新的且很可能有用的信息时,一个人很可能:

    (1)有空的话该查一下。

    (2)如果信息看上去很紧急或马上要用,则核查一下。

    (3)马上核查以保持更新。

    (4)马上核查,记下它以备在讨论时别人也许需要知道。

    (5)马上核查,传达给可能需要知道的人,尽管他们要到实际发生时才需要。

    在决策程序中或定义决策中做出的修改:

    (1)不用充分地传达。

    (2)传达给继续参与的人。

    (3)快速、明确地传达给所有需要知道的人。

    (4)根据决策适当传达并评估其他决策中的适应性。

    (5)根据决策适当传达并评估其与改进决策程序的关联。

    E.体制创新类

    生产要素内涵

    知识分支

    15.名称: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

    指标:人的技巧和知识是作为资产进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仅仅集中在设备和机器上?你的组织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测量和管理它的智力资本吗?(灵捷审计方案)选项:否 有但仅限于适合会计量化者(如专利、商标) 系统化管理(如员工培训战略计划)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 网络化知识管理指标:经过跨部门交叉培训的员工的比重(灵捷审计方案)

    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知识企业不是分散孤立的小岛,而是只有广泛的支持和增进企业知识的联系网络。

    你们采用什么样的工具去捕获"稍纵即逝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增加产品的市场寿命,让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使用者能很快找出他们需要什么知识吗?你保存知识的物体--书、期刊、报告--能很容易找到并且它们的主要内容能在线查询到吗?社会资本分支(关系)

    关系指标

    16.名称:企业社会资本关系水平

    指标:营销对象、营销项目、营销网络分布和价格优势状态等信息在内部是否公开透明及透明程度(测横向社会资本)选项:营销人员本人掌握 企业法人可掌握 全体员工可掌握 存储于计算机系统 内部网共享(根据郑英隆方案改)与企业供应商实时共享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报告和顾客反馈与相关业务伙伴实时共享过程质量控制,与相关业务伙伴实时交流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选项:否 是(偶尔)是(制度化) 通过计算机系统 通过网络(北大方案)

    企业成员是否有以下罚款记录(测信任与规范):交通违章 厂规厂纪,财务制度,违反行业政策,违反国家法规(根据世界银行改)企业领导在行业协会中的级别(测纵向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方案)

    社会资本分支(信任)

    信任指标

    17.名称:社会责任成本率(包昌火方案)

    指标:社会责任成本率=社会责任成本/产品销售收入

    反映企业因生产经营行为对社会整体或劳动者群体产生现实或潜在的不利影响或损失,而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给予损失补偿所付出的代价。如罚款,整顿治理费等。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每工厂或企业未能遵守许可或规章制度的次数(利益相关者方案)

    每工厂或企业违反规章制度或接到改进工作警告的次数(利益相关者方案)

    产权制度内涵

    18.名称:虚拟企业组建频率指数

    指标:"由于商业机会而与其他企业组成临时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次数"与总项目(临时合作项目加企业独立完成项目)比重 (解树江方案)临时合作是指非产权水平合作选项: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外包指数

    指标:零部件及设计的外包比例

    和外包过程中企业间进行联系时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两个层面进行考察。

    选项(定性):无 有(偶尔)有(制度化)依靠计算机进行 依靠网络进行

    选项(定量):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企业外部高级专家数与内部高级专家数之比

    选项(定性):无 有(偶尔)有(制度化)依靠计算机进行 依靠网络(如电子邮件)进行选项(定量):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利益相关者指标

    19.名称:利益相关水平

    目的:测度建立广泛生态价值链合作能力

    指标:是否考虑相关者利益

    是否对成品、成分/零部件来源和性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在产品的标签上、包装上、或在商店里)。是否鼓励各级员工在企业里享有较长期和较安全的经济利益

    企业合同是否包括道德标准以及常规的质量说明和服务要求,以防范行贿受贿和腐败。

    定价和利润是否对合作企业双方当事者透明。

    企业是否能够遵守各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国家的规章制度和自然保护公约。

    选项:1分 2分 3分 4分 5分(每题答案肯定加1分)

    人的转变(创新)

    知识优势指标

    20.名称:员工创新能力水平

    指标:如何降低差异化成本(提高个性化服务附加值)

    选项:无法做到 靠员工个人技巧 靠团队合作 通过计算机系统组织 通过网络协同

    知识管理才能的培养以及知识共享行为受到承认和鼓励吗?

    选项:不 是(偶尔) 是(制度化) 通过计算机系统组织 通过网络协调

    (三)对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的基本评价

    1.各类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基本勾勒出企业信息化诸要素的概貌,对于了解企业信息化进行情况,提供了基本的数据采集和评价框架。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中,按实证要素分类,其主题词集中于以下方面:

    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社会资本(包括制度)、企业文化、无边界、电子贸易、创新、决策、竞争力、知识资本及无形资产、增长方式。这反映了企业信息化实践的丰富性。进一步归纳,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无边界企业和电子贸易归入管理范畴;将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归入制度创新范畴;由此得出新的概括性的要素分类。2.没有一个方案,可以把企业信息化的诸要素概括全面。一般来说,这些方案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面向技术应用的,另一大类是面向基础管理的。面向技术应用的方案,彼此差异不大。特点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技术覆盖),有较精细的刻画;但最大问题,是从中看不出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区别,或只反映了管理的技术手段特征,而没有反映管理的本质特征,没有突出管理本身的信息化特性。在指导性上相应的问题是,从方案中看得出信息化花钱,但看不出信息化如何赚钱。从这些方案中,可以提炼出综合方案中有关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的指标;作为整体方案,更适合作专项调查方案,而不适合作综合方案。面向管理的方案五花八门,根据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差异较大。优点是把信息化管理的特殊性刻划得比较充分细致,缺点是缺乏概括,有的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不紧密。它们为综合方案填补了许多空白,但大多只是局部性方案。

    三、对信息化效能指标的研究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广泛征求意见。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作为配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补充指标,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一个基准(benchmark)体系。在此前各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存在如出一辙的共同问题:信息化投入与信息化产出,在结果上一定成正比。即,投入越多,信息化水平显得越高。哪怕投入全是浪费,评价结果仍然是正面的。这就与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正确导向,产生了严重背离。导致各种指标体系导向偏差的共同原因,是在信息化投入与产出间,没有建立效能基准体系,来"过滤"不良投入,"提纯"有效投入。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就是专为提高信息化投入效果而设计的"准星"系统,目的在于让信息化对企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是反映和评价企业信息化实效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构成方案介绍

    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是测量、评价企业信息化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评价系统,即《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国家信息产业部信信函[2002]64号)中所指补充指标。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基本指标主要适用于政府、社会对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的普测、监测。效能指标与基本指标、评议指标一起,用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评级、认证等。设计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目的,是把企业信息化引导到有效益、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来;使企业信息化配合企业总体战略;使企业领导正确认识和正确实施所在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讲求实效,避免浪费。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作为反映和评价企业信息化实效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类指标。适宜度指标,主要从"是否合理"的角度,考察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行为和状况,主要计算方法是通过考察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标杆值的相似度,判断其是否适宜。灵敏和活力,是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灵敏度指标,通过考察其灵敏程度的绝对水平及质量,判断其得分。效能指标总分,是适宜度和灵敏度得分的综合,其评价过程,依托于统一的评价数据库。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标杆值,是一套"标杆值"体系,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评价其信息化实效的标杆值也各不相同。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库,是"标杆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参考系统。(二)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原理

    1.设计指标依据的效益观

    效能,体现了我们了对于"有效益的"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效能是效益与能力合称。这里的"效益",是窄义的效益,是指直接经济效益,即以赢利为主的效益;这里的"能力",是指以活力为主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间接经济效益。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带给企业的广义的效益,一方面体现在赢利上,一方面体现在增强企业生命力上。赢利是眼前的、直接的效益,增强生命力是长远的、潜在的效益。企业信息化效益是二者的辩证统一。这就是我们设计指标依据的效益观。2.效能评价的内容

    信息化对企业产生效益,一方面是使系统有机化程度提高,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用适宜度来衡量;一方面是使系统生命有序化程度提高,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用灵敏度来衡量。(三)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介绍

    效能指标分为适宜度、灵敏度两部分。

    1.适宜度指标

    适宜度指标分为五类:战略适宜度、应用适宜度、投资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文化适宜度。战略适宜度,包括:企业战略匹配度, 反映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配合协调程度, 如:主营业务相关度等;技术战略适宜度, 反映企业信息化技术战略与技术环境之间的配合协调程度, 如:战略性合作伙伴的信息技术战略等。应用适宜度,包括:管理信息化应用适宜度, 反映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合理性, 如:营销管理应用的深度、广度等;数据库应用适宜度, 反映数据库应用的合理性, 如:数据库整合的领域等;安全应用适宜度, 反映企业信息安全状况的合理性, 如:安全费用等。投资适宜度,包括:投资理念适宜度, 反映企业主要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水平, 如:投资的价值导向等;投资力度适宜度,反映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的合理性, 如:投资规模等;客户价值适宜度,反映信息化投资给上下游及最终客户带来的实际价值水平, 如:客户满意度等;信息化的投入结构适宜度,反映信息化投入在各要素之间分配状况的合理性, 如:培训费用等。资源匹配度,包括:人力资源结构适宜度,反映信息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 如:员工结构、CIO的业务背景等;系统运行协调度,反映系统运行状况和功能发挥状况的合理性, 如:信息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等。组织、文化适宜度,包括:企业组织的网络化程度,反映企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企业行为的网络化状况合理性, 如: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设置、产品编码标准化状况等;企业文化适宜度,反映企业文化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程度, 如:管理科目编码标准化状况、员工学习状况等。2.灵敏度指标

    灵敏度指标包括:信息灵敏度、管理运行灵敏度、对外反应灵敏度、创新灵敏度四个方面。具体指标为:信息灵敏度反映企业收集各种外部信息的渠道、手段和速度水平, 如:终端顾客信息反馈速度、数据挖掘状况等;管理运行灵敏度反映企业管理运行的智能和速度水平, 如:虚拟财务决算速度等;

    对外反应灵敏度反映企业对外反应的智能、广度和综合速度水平, 如:企业定制化水平、客户服务电话拨通率等;创新灵敏度反映企业创新能力, 如:产品创新灵敏度等。

    (四)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原理例析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方法,解释一下效能指标的原理。使大家了解,这套指标为什么能够对信息化投入的效果作出评价。以战略适宜度为例。传统的指标,只考察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考察企业业务战略。只测电子,不测商务。效能指标将"电子"与"商务"二者从指标一级就结合起来,体现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特点。对于同样大的投入来说,不同的战略组合,投资的效益不同。比如,如果企业战略定位在产品竞争上,降低成本可能成为信息化与业务的结合点,相应的信息化战略应定位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上,以实现边际成本递减为效益的主要标准。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信息化战略,一种是把信息技术当工业化技术使用,即规模经济战略,追求的是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一种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信息化技术使用,即范围经济战略,追求小批量多品种。反之,如果企业战略定位在体验竞争上,降低成本虽然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但并不是效益的主要来源,采用信息化规模经济战略,有补于战术,但无补于战略。采用信息化差异经济战略,才形成投资的最有效组合。比如,广东南海西樵纺织工艺制版服务公司,投入350万元,用电脑仿真系统开发新产品、新面料,定位于差异经济战略,半年就低成本地开发出2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个性化生产的优势。信息化使西樵保持了全国最大纺织品市场的地位。显然,如果西樵在企业战略上选择差异战略,而在信息化上选择规模经济战略,固然可以节省同一品种产品的成本,但并不能象现在这样,获得品种快速多变带来的高附加值,那么350万投入的效果,由于战略不匹配,就要大大打折。了解企业战略并不难,我们只要让企业选择"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之类就可测知,问题是我们过去头脑中,没有对信息化深层整合企业业务的意识,所以在指标上才设计不出来。再比如,企业文化适宜度,反映企业文化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程度。一个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不光要看一把手,还要看群众的配合。一把手重视,群众不配合;或群众有积极性,但领导不支持,都搞不好信息化。但每个企业,情况又不相同。比如,高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网络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利益型组织、低度和睦交往与低度团结一致的分裂型组织、高度和睦交往与高度团结一致的公社型组织,它们对信息化的接受是有区别的,而且其中有规律可循。一个独断的一把手,如果处在一个分裂型组织中,领导重视信息化的效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又比如,管理运行灵敏度,反映企业管理运行的智能和速度水平。如果一个企业虚拟财务决算速度很慢,企业是盈是亏,花好几个星期都搞不清楚,即使企业的网络设施极为发达,但足以说明决策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达不到活力企业的要求。相反,如果标杆企业的基准值是一周,被测企业可以在三天内对整个企业的盈亏状况迅速形成准确判断,说明它决策信息化水平较高,有条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进行调整,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就可能比前面那个反应迟钝的企业强。信息化的效益,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方面反映出来的。

    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不光为企业显现能见的会计价值,而且可以显现从会计报表中反映不出来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企业系统地发掘这些效益,让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

    参考文献:1.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2. 龚炳铮:《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3. 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研指标体系设计(征求意见稿)》

    4. 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表》

    5. 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查问卷》

    6. 思科公司:《网络就绪》指标、《互联网经济指标》

    7. 谢康:《知识优势》

    8. Meta集团:《全球新电子经济指数》

    9. 解树江:《虚拟企业》

    10. 肯·巴斯金:《公司DNA--来自生物的启示》

    11. 杰弗瑞·詹姆斯:《34个原则》,时事出版社

    12. 托马斯.巴克霍尔兹:《明天的面孔》

    13. 大卫·威勒、玛丽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

    14. 《第三资源的应用与管理》

    15. 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

    16. 罗布·戈菲:《如何度量和重塑企业文化?》,《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人员管理》17.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

    18. 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9. 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

    20.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如何评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 No.2001RC-0721. 奥斯特罗姆:《制度绩效评价指标--关于效率、公平和责任的总体标准》

    22. 世界银行环境局:《护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23.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北京博思智联管理顾问公司行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24. 黄津孚:《企业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

    25. 刘现军、罗荣桂、王志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26. 汤发良:《我国企业内部冲突状态的评价测度模型》

    27. 郑英隆:《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分析》

    28. 尼克·海伊斯:《协作制胜》

    29. 包昌火 谢新洲主编:《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

    30. THE NEW ORGANIZATIONAL EALTH:MANAGING & MEASURING KNOWLEDGE一BASED A SETS,Bervett Koenhler,1997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