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设计结合了EW10J4发动机的一些基本参数,对该机型进行了整体设计,包括发动机的热力计算,动力计算,部分零部件的校核等,最后通过装配图,零件图,系统图对该机型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结合现有的形势与政策,又对该机型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加装了二次空气系统使其在排放上能更加优越于原EW10J4发动机,更加适应未来市场,环保的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内燃机,特别是汽油机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发动机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我对大学四年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作了一个回忆,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我学会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了与人合作,这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平.热力发动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2]刘达利等.新兴铝活塞.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08
[3]徐兀.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4]周龙保.内燃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陈家瑞等.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6].机械工业手册.(第二版)(动力设备卷),1997
[7]孔繁荫,李大成.内燃机与林用车辆理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8]刘锡锋,董黎敏.机械CAD-Pro/E应用及开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Degobert P.Automobiles and pollution.warrendale:SAE Inc.,1995
[10].J B Heywoo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New Ya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8
[11]Wynne Hsu. Synthesis of Design Concepts from a Design for Assembly Perspective.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000
[12]PrakashV,AprameyanK,ShrinivasaU. An FEM Based Approach to Crankshaft Dynamics and Life Estimation[C]. SAE Paper980565,1998
[13]Pischinger F. Verbrennungsmotoren(Band I).
致 谢
写到这里,即我的学位论文将要完成的时候,想要说的感谢很多,然而我却想借这一隅之地说上几句。不仅使我想到这段时间以来的的艰辛工作,四年来的寒窗苦读,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的一个句号。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从未离开父母庇护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懂得人间寒暑的高校毕业生,其间的痛苦,悲伤,欢笑,一切的一切在我脑海中还是那么清晰、难忘……但我还是要感谢,感谢陪我走过陪我经历这一切的所有的朋友、同学、老师、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们给我的教导,感谢他们给我的温情。当然,还要感谢我的母校-佳木斯大学。
在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了较多帮助,同时,老师也给予我热心的支持和指导,在这里一并感谢.
四年时间转瞬即过,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本科阶段只是我追求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勤奋的学习,努力去征服一个个的困难,实现我人生的梦想。
最后,再次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
附录一
SR型四缸发动机的研发
一 概述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