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采样定理对于频带有限(设最高频率为fm)的模拟信号,当采样率先fs>2fx时就可以保证采样信号无失真地保持原模拟信号的全部信息,即可重现原模拟信号。如果采样率低于2fx就会发生频域的混叠失真。在实际的情况中,大多数模拟信号不是频带有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使模拟信号通过一个截止频率不高于0 .5fs的滤波器,使其成为一个限带信号。然后,对其采样就可以保证无混叠失真,所以,该低通滤波器又叫抗混叠滤波器。
在本部分系统当中,A/D转换器是MAX1246,通过McBSP串口0进行数据采集。D/A转换器件是MAX531,通过McBSP串口1,进行数据发送。采样率fs是通过对McBSP的采样率发生器进行编程得到的,其中,CLKG是数据位时钟;FSG是帧同步时钟;CLKGDV是一个数据位时钟所含的输入时钟数;FPER是一个帧周期所包含的数据位时钟数;FWID是以数据位时钟为单位的有效帧脉冲宽度,采样率发生器的输入时钟CLDSRG有两个来源,这是由CLKSM控制的。CLKSM=0,选择片内的CPU时钟(CPU clock)作为采样率发生器的输入时钟;CLKSM=1,选择芯片外部的时钟源(由引脚CLKS接入)作为采样率发生器的输入时钟。
通过比较输出的波形与所选的TMSVC5410内部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可知能否实现无失真的输出。
3.2.1.3语音输入与输出的设计结果
图11输出信号基本无失真地保持原模拟输入信号
由输出的波形与信号发生器输入的正弦波信号比较,即可知实现了课题目标。支持语音输入和语音输出,并且可以保证输出的模拟信号与原模拟信号基本一致,如图11。这是因为设定的采样率满足抽样定理,符合了理论要求。
3.2.2 A律压缩
要想理解和实现A律压缩,先要了解量化与编码的基本原理。
3.2.2.1量化的基本原理
量化是对经抽样得到的瞬时值进行幅度离散,即指定Q个规定的电平,把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表示。
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虽然在时间上离散了。但是,抽样值脉冲序列幅度仍然取决于输入模拟信号,幅度取值是任意的,无限的(即连续的)。它仍然属于模拟信号,不能直接进行编码,因此就必须对它进行变换,使其在幅度取值上离散化,这就是量化的目的。
从量化结果可见,是用Q个电平取代抽样值的一种近似,近似的原则就是量化原则,量化中电平数越大,Xq(t)就越近X(t)。Xq(t)与X (t)的误差称为量化误差。根据量化原则,量化误差不能超过±1/2量化间隔(D),而量化级数目越多,D值越小,量化误差也越小。量化误差一旦形成,在接收端无法去掉,它与传输距离,转出次数无关,又称为量化噪声。
衡量量化性能好坏的常用指标是量化信噪功率比(Sq/Nq)。其中Sq表示信号功率,Nq表示由量化误差产生的功率,(Sq/Nq)越大,说明量化性能越好。
量化间隔均匀的这种量化称为均匀量化,还有一种量化间隔不均匀的量化称为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克服了均匀量化的缺点,是语音信号实际应用量化方式,也是本设计的重点,将重点介绍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一种在整个动态范围内量化间隔不相等的量化。在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划分得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也划分得大。为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适当减少大信号的信噪比,并使平均信噪比提高,可获得较好的语音信号接收效果。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压缩扩张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均匀量化之前先让信号经过一次压缩处理,对大信号进行适当的压缩而对小信号进行较大的放大,信号经过这种非线性压缩电路处理后,改变了大信号和小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信号的比例基本不变或变得较小,而小信号相应的增大,即“压大补小”。这样,对通过压缩器处理的信号再进行均匀量化,量化的等效结果就是对原信号进行非均匀量化。在接收端将收到的相应信号进行扩张,以恢复原始信号原来的相对关系,扩张特性与压缩特性相反。
在PCM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提出过许多压缩方法,目前数字通信系统中常采用两种压缩技术。一种是以μ作为参数的压缩特性,称为μ律压缩特性,另一种是以A作为参数的压缩特性,叫A律压缩特性。
数字压缩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大量的数字电路形成的若干段折线,并用这些折线来近似A律或μ律压缩特性,从而达到压缩目的的方法。
用折线作压缩特性,它即不同于均匀量化的直线,又不同于对数压缩特性的光滑曲线。虽然总的来说用折线作压缩特性是非均匀量化的,但它既有非均匀量化(不同折线有不同斜率)。又有均匀量化(同一折线的小范围内)。有两种常用的数字压缩技术:一种是13折线A律压缩,它的特性近似A=87.6的A律压缩特性。另一种是15折线μ律压缩,其特性近似为μ=255的μ律压缩特性。13折线A律主要用于英、法、德与欧洲各国的PCM 30-32路基群中,我国的PCM30/32路基群也采用13折线A律压缩律,15折线μ律主要用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PCM-24路基群中,CCITT建议G.711规定上述两种折线近似压缩率为国际标准,目前在国际间数字系统相互联接时,要以A律为标准,我们在这里主要说明13折线A律压缩特性。
13折线A律,是从不均匀量化的基点出发,设法用许多折线来逼近A律的压缩特性。设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分别表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并假定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最大取值范围都是+1至-1,即都是归一化的,现在,把X轴的区间(0.1)不均匀地分成8段,分段的规律是每次1/2取一段,即:首先以1/2至1为一段;再将余下的0至1/2平分,取1/2至1/4为一段;再将余下的1/4至0平分,取1/8至1/4为一段;……直至分成8段为止。
图12 13折线A律非均匀量化X轴
由此可见这8段长度由小到大依次为1/128、1/128,1/64,1/32,1/16,1/8,1/4和1/2,其中第一、第二、两段长度相等,都是1/128。在上述8段之中,每一段都是再均匀地分成16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个量化级,要注意在每一段内,这些等份之间(16个量化级之间)长度是相等的,但是,在不同的段内,这些量化级又是不相等的。因此,输入信号的取值范围从0至1总共被划分为16*8=128个不均匀的量化级。可见,用这样的分段方法就可使输入信号形成一种不均匀量化分级,它对小信号分得细,最小量化级(第一、二段的量化级)为(1/128)* (1/16)=1/2048,对大信号的量化级分得粗,最大量化级为(1/2)*(1/16)=1/32。一般最小量化级为一个量化单位,用D表示,可以计算出输入信号的取值范围0至1总共被划分为2048D。
将Y轴也分成8段,不过是均匀地分8段,Y轴的每一段又均匀地分成16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个量化级,于是Y 轴的区间(0、1)就被分为128个均匀量化级,每个量化级均为1/128。
将X轴的8段和Y轴的8段各相应段的交点连结起来,于是就得到8段直线组成的折线,由于Y轴是均匀分成8段的,每段长度为1/8,而X轴是不均匀分成8段的,每段长度不同,因此,可分别看到8段直线线段的斜率。
可见第1,2段斜率相等,因此可看成一条直线段,实际上得到7条斜率不同的折线。以上分析是对正方向的情况。由于输入信号通常有正负两个极性,因此,在负方向上也有与正方向对称的一组折线。因为正方向的第1,2段与负方向的第1,2段具有相同的斜率,于是我们可将其依次连成一条直线段,正、负方向可得到13段直线,由此13段组成的折线,称为13折线。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