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教务管理系统(开题报告+任务书+英文文献翻译) 第2页
多次在系统会话中出现。典型实体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形的在现实世界的物理个体。此外他们往往是独立于一些专门领域知识之外的实体。典型实体不是专属的对应一个特殊的系统,而是贯穿于整个系统中。辨认这些典型实体将要求获更多的取领域专门技术和组织的知识。
选择唯一的实体:在起点阶段建模, 实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选择将缓和建模的压力, 如果是一个粗劣的选择将使建模更加困难并且混淆建模的过程。
在起点阶段塑造, 选上的实体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实体。实体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很容易理解的名字,所以命名在数据库建模阶段很重要。首先,首先, SQL 语言完全根据命名来执行, 因此选上的实体名称将一直被使用。其次, 更改实体的名字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 一个好名字有助于很好的建模。
给实体增加属性:开发和进一步澄清选中的实体,应该增加其属性,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单靠一个名字很难了解这个实体的本质。比如考虑实体被命名定购,销售和发票。乍一看,好象让人们很清楚,其实他们代表了交易的不同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实体,所以要增加他们的属性以澄清。
这种情况表明,被选中的实体也有可能是几个实体。
给实体选择标识:命名属性非常重要。为实体选择一个标识符,更自然的描述了实体。许多开发商跳跃了这个阶段,我们说这样做不是节省了时间而会使整个开发计划陷入诸多问题之中。
探索实体之间的关系:在典型实体被开发了以后要探索实体之间的关系,在典型实体开发后这显的更加容易。探索的关系可能是缠绕在几个实体之间的,有些实体时间的关系很紧密,可以称为结合实体。
开发结合实体:结合实体可以在上一步中被辨认出来,实际上, 结合实体有时可能是在数建检模最重要的实体。所以它的命名应该更加易懂。
举个例子, 考虑实体学生和班级。用结合实体表示注册在班级里的学生。结合命名规则应该会把这个结合实体命名成学生-班级,如图2。但是一个名字班级成员如表3,也可以清楚的让人理解,学生是班级的成员。数据建模应该更努力的去发现结合实体的属性而不是单独的一个实体的属性。 图 2
如果结合实体充分的被开发,而它对于其他的实体可以提供一些共享的属性。这使得一些属性可以实现共用,使系统的开发更方便。 图 3
如果结合实体被完全开发了,那么极有可能一个关系中的一个结合实体或者一般实体来自于另一个实体关系中的健壮实体。接着上面的例子,在一个一对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和班级实体产生了联系。如果结合实体没有被完全开发以及应用,在实现这个关系时将变得非常困难,例如,一个关系包含了另一个关系。 图 4
增加一般实体:一旦典型实体被开发了, 支持周边系统性能的实体就可以逐渐增加了。如果增加一般的实体而对数据模型改变不大的话我们说这是个好的标志。这表明对于增加新的特点或用途,数据模型是健壮的。
其它有用的概念:
上述部分描述数据模型从上到下的一个针对实体的过程。但是, 在塑造的过程中有一些非常有用的几个其它概念要记住。
焦点: 研究必须支持的一个大型数据模型的许多特点。它经常是比较庞大比较复杂的。焦点是在一个单一的实体被开发后,集中在一个实体关系小组中被开发。
结合的实体还是实体:当一些现有实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时就有可能发现结合实体。他们与其他方式的实体比较更不容易被发现。有时的结果是结合实体不会被当作实体,这会导致数据模型的缺陷。
实体术语:对实体的描述要有重要的术语,这些术语不是新出现的词,也不是以前出现过的,但是这是在数据建模中对实体重要的描述。首先就一对实体而论,他们彼此依赖还是依赖其他实体。有时是存在依赖性的,即没有地层的房子大厦是不会存在的,有时是分身依赖。
正常化:有时在一个优质数据模型上严谨地强制执行数据一贯性的要求能使数据模型发生变化。这一点是遗憾的,本想使用外部刺激使数据模型更加完善。在许多情况下, 决定 正常化过程是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 并且对正常化的需要从未真正的为了生产而进行评估。实际上,开发者可能从未进行过数据质量的评估。
第二种刺激,即为了系统以后能应对现在无法预见的问题的正常化。数据库被设计成这样只是为了满足将来的目标系统, 并且将应对所有企图增加新要求的特点。此外数据的任一个现在或未来表示法都可以容易的被一个优质数据模型中的SQL语句使用。
5.结论
关系数据库设计对一个分享信息的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据库在今天充当着系统基础的角色,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把关系数据库设计好。针对正常化的设计过程可能导致在灵活性和清晰上的缺乏的数据模型。
我们在演讲中提出了一种宏观方法对传统数据建模的弱点进行分析。宏观方法集中于实体而不是属性, 容纳更加复杂的式样形式的一种特殊应用的模型。学会这种方法的学生将会设计出使程序数据依赖性减到最小,数据完整性文护更加方便的数据库, 并且使可用到的数据资源的通信更加清楚。
6.参考文献
[1]Baker, Stephen and Manjeet Kripalani (2004) Software,Business Week, March 1, 2004.
[2]Codd, E. F (1970)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3(6), pp. 377-387.
[3]Codd , E.F. (1982) Relational database: A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ivity,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5(2), pp. 109-117.
[4]Coy, Peter (2004) The Future of Work, Business Week,March 24, 2004.
[5]Date, C.J.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6th Edn., Reading, MA:Addison-Wesley.
[6]Frost, Raymond D. (1997) Teaching Design to Solve Business Problems,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8(3), pp. 37-38.
[7]Kendall, Kenneth, and Julie Kendall (2001)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5th Edn.,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8]Kent, William (1983) A Simple Guide to Five Normal Forms in Relational Database Theory,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6(2), pp. 120-125.
[9]Kroenke, David M. (2004) Database Processing, 9th Ed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0]Russell, Tom, and Rob Armstrong(2002) 13 Reasons why normalized tables help your business, Database Administrator, April 20, 2002.
[11]Silverston, Len (2001) The Data Model Resource Book,Revised Edn.: Volume 1: A Library of Universal Data Models for All Enterprises, NY:New York,Wiley.
[12]Watson, Richard T. (2003) Data Management: Databases and rganizations, 4th edn., John Wiley &Sons, New York.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PB教务管理系统(开题报告+任务书+英文文献翻译)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