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9页

更新时间:2010-5-18:  来源:毕业论文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9页
新型膏体材料和充填工艺,保证了留巷的长期稳定、安全、可靠。建立了“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的必备基础条件。设计在顾桥南风井区域采用“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在首采工作面顺槽准备时,将下一个阶段的顺槽同时准备出来,首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和轨道顺槽都为进风巷道,回采时采用沿空留巷作为工作面的回风巷,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经沿空留巷和下一阶段的顺槽进入采区回风巷。
回采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问题,同时解决了U型通风回风顺槽温度高、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Y型通风在淮南矿区尚处在试验阶段,若本区投产时,Y型通风在潘谢矿区实施效果不好的话,也可采用U型
通风。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取压入式通风,供风量为10~20m3/s,考虑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50,可稀释瓦斯4.0~8.0m3/s,南区煤层掘进面瓦斯涌出量预计为3.52~6.35m3/s,设计通风量可以将瓦斯稀释至安全浓度以下。在采取抽放措施后,可进一步降低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的瓦斯浓度。
通风网络中不存在循环风和串联风,采掘完全供给独立风流,且供风量完全满足规程要求。

第三章  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

第一节、热环境分析
本井田开采范围大,共划分为3个分区:中央区、南区及北区。先期开发中央区,在工业场地内设主井、副井及中央回风井共3个
井筒。
如果仅由中央区的降温系统来服务整个矿井,既不经济也不合理。结合矿井开拓布置,设计推荐在中央区、南区和北区分别建立分区式集中降温系统。本次设计降温系统仅为南区服务,气温预测、冷负荷计算及制冷站规模等均按照顾桥南区的开拓、开采面貌进行设计。
影响本区的热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面大气环境
矿井风流由地面进入井下,地面大气环境对井下风流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本区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属季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根据邻近凤台县气象站连续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4月份平均气温为19.30℃,相对湿度70.90%,大气压力为101160Pa。6~9月份天气较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31.90℃,相对湿度为81.80%,大气压力为100091Pa。由于夏季地面入风温度较高,且温、湿度变化较大,导致井下风流温度较高,湿度变化
较大。
(二)地质地热环境
本区煤系地层被厚度为224.10~576.00m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属全隐蔽含煤区。由于新生界松散层导热性能差,阻碍了地热向地面大气传散,使得深部热流积聚在煤系地层中,从而导致井田地温较高。同时,由于受到构造、地层结构和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地温带温度场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淮南煤田顾桥勘探区综合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本井田恒温带深度30m,恒温带温度16.8℃。平均地温梯度为3.08℃/100m。预计一水平-796m地温达41.2℃,进入二级高温区。地温较高,地热是导致井下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
(三)南区生产环境
南区开采所形成的生产环境对井下热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机电设备运转时散热、运输中的煤矸放热、通风风流的压缩热以及采掘裸露煤岩的氧化散热等,都将与矿井风流发生热交换,使井下风流温度升高。
1.机电设备运转时散热
本区开采强度大,井下采、掘、运等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高,机电设备的装机容量较大。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达3.0Mt/a;装机容量达4700kW左右;煤、岩掘进工作面设备的总功率平均约500kW,最高达800kW。因此,机电设备运转时散热对井下热环境的影响较大。
2.运输中的煤矸放热
从采掘工作面采落下来的煤矸,温度接近围岩的初始温度,将其从采掘工作面运送至地面的过程中,煤矸便将自身热量传递至风流中,引起风流温升。
3.风流压缩热
本区开采深度大,一水平深度达821m,风流自然压缩使风流温升较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煤矿通风系统图纸设计论文 第9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