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文化中心价值观影响下产生的“西方音乐中心论”,一直影响甚至牵制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出诸如“中国乐器的音色不够优美” 、“交响乐体现着现代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尺”等观点。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不会有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会的绝对文化价值标准,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以这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为基础,并受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时代的限制。我们祖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都不是西方欧美国家的模式,“女子十二乐坊”新民乐组合寄托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精髓,不能简单或片面地以西方音乐模式来发展其出路,否则,只会将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撕裂。
2.必须突出中国民乐自身音乐特点。纵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和变流是主流,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加上民众的民族文化仪式淡薄,民族音乐逐渐遭到冷落,整个社会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数远远超过于学习民族乐器的人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必然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民族音乐一定要以某种音乐形式作为衡量标准,逐一走上统一化。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趋势中“女子十二乐坊”要想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就更要保持自己的音乐特色。如果认为她们的国际化就是将她们手中民族乐器把旋律简单的爵士化、摇滚化,再放到国外市场去火爆一番,将自己的特色退却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与国际化接轨”——这种狭义的国际化,将会失去“女子十二乐坊”自身特色。“女子十二乐坊”之所以能做到墙里开花墙外香,除了她们都拥有很好的技艺外,关键在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她们的创新只是在形式上的创新,而对民乐的精髓和它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中国民族音乐之魂应给予保留和深化。正如她们的创始人王晓京先生所说:“在尝试多年后,我们终于用中国最传统的音乐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与世界进行对话”。这也印证了“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这句至理名言。
3.好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随着我国“女子十二乐坊”对发展民族音乐进行的种种探索,要看到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发生着同样让我们深思的事情:南美人将他们独特的民族音乐流行化处理后,在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印度人在将西方音乐和乐器印度化后,继续向世人展示着印度音乐绚丽多彩的独特风貌;面对古典音乐在西方音乐出现的困境,西方音乐界早在上世纪优七十年代就已开始寻找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点,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归结他人的成功之道,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在追求着本国的民族音乐的国际化,走着世界音乐的发展道路,但是他们是建立在对自己本国文化以及音乐的深厚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并在音乐中保留着极其明显的民族特色,才会让他们的音乐真正成为世界音乐,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才越具有国际语言。“女子十二乐坊”对民乐的成功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也在于此。作为走向国际化的“女子十二乐坊”新民乐演奏组合,唯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交流、不断融合的路子,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
中国民族音乐表演与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新民乐 ,给处于困境中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快速成为民族音乐寻求突变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为众多表演团体所借鉴。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女子十二乐坊” 的市场化成功运作进行研究,从而对新民乐的发展寻求市场化衔接的途径 ,也为目前民族音乐发展困境提供自己的见解。囿于自身学养及市场眼光之不足,笔者不可能谈的面面俱到,只坦一己之见,权作引玉之砖,希望大家能对我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能同我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1. 国乐飘香/连波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7
2. 音乐批评导论/冯效刚著——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2.7
3. 中外乐器文化大观/应有勤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
4. 东方音乐文化/俞人豪,陈子明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1
5.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修海林,李吉提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9
6. 从三件外来的民族乐器看我国音乐传统的发展/王亮,吴焕贤编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3)
上一页 [1] [2]
关于女子十二乐坊的论文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