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的国际比较
2.3.1国外研究现状
现有文献研究用于公司投资支出的外部融资有效性的,大部分关注发达经济主体例如本、美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更加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化,同时信用的评级机构的存在也部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的限制。而在发展中家,信贷与资本市场都使得企业融资约束与发达国家不同。然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文章很有限。
Agung2000检验了融资因素与投资的关系,基于1993-1997时间段印度尼西亚公司进行实证分析。Driffield and Pal (2001)采用四个东亚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在1989-1997期间的公司水平数据,以此调查研究公司用于投资的融资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印度尼西亚公司很大程度上依赖现金流作为投资资金来源。Francois Hermet (2003)、Suvadee Rungsomboon(2005)、Gibson与Angelopoulou (2009)分别分析了韩国,泰国和英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将样本按公司规模大小或者融资政策(股息支出,股份发行以及财务杠杆方式)分类,不同样本的数据证明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在不同的类型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易晶津(2007)通过捷克共和国、!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日本、韩国的研究,反映了在不同经济特征的国家,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存在差异。j 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发挥作用的主要受到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信贷环境。因而,在发展中国家特殊的投资环境下,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对于投资的影响也更具特殊性。
2.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的研究重点在于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刘英(2007)、赵延申(2010)、王义中与陈雪(2010)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这一机制对于我国企业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更多致力于对于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的考量。
目前作为度量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主要有股利支付率、公司规模、利息保障倍数。但融资约束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用一个变量所能代表的信息有限,因此单一变量度量约束程度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对融资约束的度量,也有文献采用了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李延喜、杜瑞等(2007)借鉴了Cleary的思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度量融资约束的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指标对实证研究造成的偏差;李科与徐龙炳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数据,通过衡量金融工具——短期融资券的推出融资约束的改变,巧妙地避免了融资约束型企业与非融资约束型企业的分类标准,或者融资约束程度的衡量。
对于投资效率的考量,郭建强(2005)提出在充分考虑不确定性,融资约束的统一投资模型的基础上,投资需要考虑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融资环境的改善等,对企业投资更具实
- 120 -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际指导意义。连玉君(2009)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两大影响因素:基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发展出来的融资约束理论和基于经理人与股东利益冲突发展出来的代理成本理论,其中融资约束影响更为显著。两者共同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支出比最优水平低了约34%。
国内的实证研究并没有过多强调中国特殊的投资环境下的影响,只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强调危机前后我国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受到不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对于企业如何应对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带来的不良冲击放大,没有太多实际指导意义,这也与其研究的宏观政策角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