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关于知识“过程”管理的若干工作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另一类研究着重于探讨对与知识相关的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知识相关过程的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形成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方面的工作与八九十年代管理学界的“管理变革”思潮密切相关。
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是人们关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探讨。关于组织学习的论述最早出现于1965年[11],但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Argyris等人的工作。Argyris[12]把组织学习区分为单循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与双循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其中,双循环学习是所谓的“学中学”(Learning to learn),主要涉及组织中新的知识的形成、保存与应用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的Peter Senge[13]系统阐述。Senge借助于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考察组织,提出组织通过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自我把握(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建立共同构想(Shared Vision)以及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Senge的工作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90年代关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热潮。
Senge等人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通常被视为1980-90年代管理学界关于管理变革的思潮的一部分。其他的产生广泛影响的工作包括Hammer与Champy[14]、Davenport与Short[15]等关于企业业务过程重组,Prahalad[16]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Davidow与Malone[17]等关于虚拟企业的探讨,等等。这些工作的一个共同的观念出发点在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与业务环境下,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与严格的等级制的管理模式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寻求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模式。在这些探讨中,企业自觉不自觉地被视为能够在变动的环境中生存与进化的有机体,而不是被视为一台功能单一固定的机器;企业的适应性、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创造、组织与运用日益引起重视。其他的许多学者的探讨也都包含了相似的思想,如Bell“后工业化社会”[18]与Drucker“后资本主义社会”[19]中的组织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组织,Nolan等人倡导的“21世纪的组织”也正是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依赖团队的学习与各类知识的支持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此外,许多学者关于“分形结构的公司”(Fractal Company)[20]及自组织与“智能企业”(Intelligent Corporation)[21-23]等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中知识过程管理的许多方面的认识:适应性与自组织现象、组织学习与企业智能的形成,等等。
美国学者Savage对上述的许多工作进行了综合思考,在其《第五代管理》一书的修订版[24]中,他在分析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与多层控制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第五代管理”应从严格的等级制度转向动态的知识联网(Knowledge Networking),从管理的命令与控制模式转向团队之间的协调模式,从职位权威转向知识权威,进而通过动态团队与虚拟企业实现组织的价值。
与上述工作密切相关的另一项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是日本学者野中与竹内关于“创造知识的企业”(Knowledge-Creating Organizations)[25]的研究。他们的工作基于Polanyi对知识的划分——知识按可传递性分为意会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与言传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26]。野中与竹内认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其意会性知识的共享、创新与运用。进而,他们提出企业中意会性知识与言传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SECI过程模型——S指的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意会性知识的过程;E指的是外化(Externalization),即把意会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言传性知识的过程;C指的是组合(Combination),即言传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言传性知识体系的过程;I指的是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把言传性知识转变为意会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野中与竹内用下面的图形表示这一SECI过程(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