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资产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的定义
我国2006年公布的新准则体系在《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下文简称基本准则)中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谓“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这两个条件是:(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既符合资产定义又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被要求列入资产负债表反映。
因为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账面价值反映,在此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均将被高估, 从而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可靠的信息, 就需要对资产减值进行分析、探讨。
(二)资产减值的定义及范围
1.资产减值的定义
资产减值是指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对比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按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如账面价值高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即资产发生了减值。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可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C++用最少张数的人民币凑成钱数
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来看,如果出现了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均属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需要据此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决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