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绩效考核目的定位你偏差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14-7-21:  来源:毕业论文
绩效考核目的定位你偏差及其影响
[摘要] 许多企业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忽视绩效改进、缺乏绩效沟通和反馈,究其原因在于对绩效考核的目的存在偏差,以考核作为评薪定级的依据;评价员工工作表现,防止员工偷懒;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强调威慑和服从。企业要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就应该重新定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关注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帮助员工改进绩效,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目的 绩效改进
  
  一、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表现
   1.以考核作为评薪定级的依据
  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在谈到绩效考核时,都认为考核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考核,把考核摆在了很高的位置。的确,不考核怎么知道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考核员工怎么会重视这些工作,考核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工作,为了增强考核的牵引力,就必须加大考核使用的力度,在众多的考核结果使用中,诸如末位淘汰、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和发奖金定薪酬等级,众多企业高层都偏爱把薪酬和绩效结合起来。据调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被调查企业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75.9%);检查工作完成情况(55.4%);培养员工的能力(54.5%)。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只应该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但是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75.9%的被调查企业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
   2.评价员工工作情况,防止员工“偷懒”
  这个考核目的是基于对员工愿意主动做好工作的怀疑,在管理理念上,这样的企业持“X”理论,认为员工是懒惰的、不愿意负责任的、只看重物质激励、必须在监督下才能完成工作。但是过于强调这一点,直接导致在实际的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管理者认为要时刻监督员工,防止其偷懒,员工绩效高低的结果胜于绩效的形成过程,热衷于判断、收集员工绩效好坏的信息,作为年终考核公平、公正的依据,对于员工为什么绩效高和业绩低下,则没有探究和观察的兴趣,更谈不上还要针对问题所在帮助员工改进。
  过多的关注如何评价员工,如何让评价结果在员工中平衡,也带来一种效应和风气,就是大家都着眼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不断寻求利益的均衡,只顾回头和低头看,如何劝说和说服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忘了抬头向前看,应该关注员工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给予员工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3.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强调威慑与服从
  当考核主要为了评价员工、以考核结果来给员工发薪定资时,不少主管为了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增强自己的威信,进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就在考核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时员工听从安排,工作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展开,即使最后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时也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在工作中个人主见过多的员工,哪怕最终的业绩结果很好,在主管眼中仍要大打折扣。同时,一些主管对于工作中有想法、喜欢创新的员工表面上会听之任之,甚至以他的经验来看继续这样做下去要出问题时,也不做提醒,只等最后工作果然出了大纰漏了,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严格的按照考核规定打上很低的考核等级,事后也不做绩效反馈与沟通,最好将该员工连续几次评上最低等级,按照公司规定末位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杀鸡骇猴”,以公司的考核制度作为约束员工的最好法宝,要求员工绝对的服从主管的安排,不允许任何的“试错”和创新,只有听从主管的思路和方式开展工作,做个听话的员工胜过做个有思想的员工,无形中,主管的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但是,公司的利益可能就在这种因循守旧和绝对服从中逐渐损耗。
  二、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影响
   1.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绩效考核目的的偏差,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简化成了绩效考核,最终绩效管理不仅没有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相反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负担。
  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采用强制分布法来规定考核最终结果的分布状况,以免出现趋中效应和过宽或过严现象。由于考核等次的确定要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因此人人关注。有些主管怕伤和气,就采取或默许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如果公司把考核结果和等级和基本工资的调整挂钩的话,就更需要全面平衡,保证每位员工能获得自动调薪的机会,至少不能因为考核等级上不满足条件而错失加薪的机会。在不少主管和员工眼中,既然公司定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就应该尽可能的研究出对每个人都有利的博弈方案。只有皆大欢喜,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于,“末位淘汰”制度,只要有自动离职者,今年的末尾就非他莫属。
   2.忽视绩效改进
  当企业的管理者视绩效考核为惩罚和监督员工的“大棒”,自然导致主管和员工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不关心考核后绩效的改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纠正。不难看出,此时,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3.缺少绩效沟通与反馈
  不少企业实施的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考核只是简单地给员工评分,在考核过程中既不找员工谈话,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业绩及所遇到的障碍,也不在绩效考评结束后进行绩效反馈沟通,很多员工对于自己为什么得A或D以及别人为什么得A或D莫名其妙,无形中,大家就把绩效考核的高低归为运气或人际关系,自然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无法确保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个绩效考核方案是否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与制定前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绩效方案制定前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需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公司对各部门的要求是什么,了解员工的状态和想法。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相应的指标与目标。在此过程中方案制定者不但要与各部门主管沟通,也要与各级员工沟通。通过沟通收集到了相关信息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绩效方案。如果缺少了沟通,员工没有参与感,心里有抵触甚至根本不认同单独由管理人员提出来的目标和计划。
  三、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目的,提高考核效果
   1.绩效考核应关注企业的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明确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多企业的需求不是谈利润和赢利,而是谈客户满意度、员工行为的有效率、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有效率等,因为这些指标是可以衡量的,也是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的配置所能实现的。利润作为企业需求的最终结果,没有哪一个员工可以单独的实现它,必须是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通过所有员工的工作总成果来实现利润。因此,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企业的战略、员工的行为标准等,都要给出明确的界定,没有这样的界定,绩效考核就没有依据。
  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作用于企业管理,它的最高阶段应该是反作用于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不能再局限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而要加大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追溯问题存在的根源。同时,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权衡考核导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一致,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适合当前环境和形势,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优化和升级。
   2.绩效考核应关注员工发展,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员工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无形中,促使员工和主管双方都认真对待工作和考核。
  让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要求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必须做足如下工夫:一是绩效考核前的培训,让员工明确绩效考核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上要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三是重视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环节,让员工能迅速改正导致不良绩效的行为;四是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用绩效考核工具把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绩效考核应单列“适宜擢升和具有较长期发展潜能”的评价,要求主管根据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能力,对安排其担任较高的适当职位作出规划,还要进一步区别员工是在目前情况下适宜擢升,还是具有今后擢升的潜能。当员工可能显示有擢升的希望,但因尚未具备必需的正式资格以及限于目前职位的工作经验等而不能保证即时就能擢升时,作出这一区别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企业还应在绩效考核后进行职业发展面谈,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其目的在除考朴浓告资料外,希望能借此面谈发现员工对事业的抱负、喜好及资质等,并与员工讨论有关事业前途、工作机会、工作计划及训练等,以期更能有效运用人员的才能及发挥其潜能。
   3.绩效考核应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的战略、物质资源和人员素质是绩效考核运转的硬条件,而企业文化则是绩效考核运作的软环境。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动力作用决定了绩效考核必须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保持并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是用企业文化中的非量化因素冲淡考核的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组织员工的文化活动,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忧,以缓解绩效考核中的敌对情绪和员工的考评焦虑。
  二是对于不能量化的企业文化因素,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考核者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优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三是根据企业文化精神,设置绩效考核外激励项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部门和公司需要,设置无需量化考核的奖励,以塑造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林筠:《绩效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方振邦:《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佚名:《2004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4]付亚和:《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Raymond A.Noe、John R.Hollenbeck,McGraw-Hill Education(Asia) Co. and China Renmin Press
绩效考核目的定位你偏差及其影响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