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14-8-5:  来源:毕业论文

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国玉米深加工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加工品种少,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差;科技开发投资少,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因此,科学合理地把握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及其产品开发方向,既是实施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玉米;玉米深加工业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06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 340万吨,较2005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利用玉米可加工大约3500多种产品。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外,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淀粉工业是我国玉米使用量较大的一个行业,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从1999年到2005年呈线性增长。2004年全国玉米淀粉量达862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6.09%。二是淀粉糖。淀粉糖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玉米淀粉深加工制成的玉米糖浆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制作糖果、糕点、饮料和罐头的优良甜味剂。山梨醇是淀粉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文生素C,近年来国内需求旺盛。2004年我国淀粉糖产量为347万吨,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产量达到420万吨,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三是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2003、2004、2005年产量分别为45万吨、50万吨、60万吨,2006年近70万吨,生产企业基本都在几千吨左右。四是酒精。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乙醇汽油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解决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
   (二)玉米深加工的规模。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山东等玉米主产区,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拟建的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350万吨,深加工数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8%左右。玉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安徽、广东等省。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各类玉米加工企业1326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17万吨,实际加工量在650万吨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有12家,加工能力258万吨。正在建设的较大玉米加工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245万吨。12家全省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绥化、大庆、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等地。2001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为280万吨,2005年已达到600万吨左右,4年的时间扩大了一倍多。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有580家左右,总加工能力达850万吨。长春大成公司有240万吨产能(长春60万吨淀粉、姚家一期120万吨淀粉糖、锦州60万吨淀粉),公主岭黄龙公司有60万吨产能,松原赛力事达有30万吨产能,华润生化30万吨产能,吉安生化酒精55万吨产能,吉林燃料乙醇160万吨能。辽宁省基本上是500多家左右,但其加工量比较低,在2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企业15家左右,大型企业只有3家,正在筹建厂的企业有2家,目前年加工能力只有150万吨,辽宁每年的玉米调出量在300万吨左右。山东省加工能力也相当大。山东省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近2000万吨。山东省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西王集团、诸城兴贸公司、诸城润生公司、鲁州公司、寿光巨能金玉米公司、莲花味精公司、德州华成公司、浮精集团公司、禹城富田公司、信乐味精公司、兖州雪花淀粉公司、滨州昌达淀粉公司、龙力生物公司、乐悟集团公司、潍坊英轩实业集团公司、莒南阜丰发酵公司、聊城莘县精细化工厂、山东柠檬生化公司、德州富源生物公司。另外,山东还有数十家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二、玉米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我国玉米加工业虽然已在一些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若较之世界先进标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玉米深加工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玉米加工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美国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 500多个品种,我们的加工水平和技术比较落后,国内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且都把初加工的玉米、玉米面、方便食品、玉米饮料等等都统计进去。初加工所占的比例太大,食品的初加工占65%,工业原料的初加工占20%,深加工只占15%。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从工业意义上来讲,品种分布是不合理的,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较,结构不合理。
   (二)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差。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差,玉米产品种类少,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产品档次。在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真正的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加工基本在560~580家左右。玉米加工规模超过50万吨以上的全国只有60~70家。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100家左右,剩下的20万吨以上的大约150家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规模都很小。那些规模小的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单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很难与大规模的企业进行竞争。

  (三)科技开发投资少,加工技术落后。目前,国内效益较好的玉米加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进口设备,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玉米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为文持生存,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在生产当中去,从而导致科技开发投资少、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有限,形成新产品种类少。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加工时间最早、加工能力最强的国家,仅深加工产品就有2100多个。相比之下,我国的玉米加工业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综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停留在原始的初加工层面上。初加工产品的增值只是玉米原值的1~3倍,而精深加工产品的增值却能够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厂实际的玉米综合利用率在92%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9%以上。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业淀粉、食用淀粉、医用淀粉等,特种淀粉很少。世界上以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有2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有几十个。80%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玉米加工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
  
  三、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一)提高对玉米战略资源的认识,发挥玉米资源效应。现在对玉米的认识已从传统的产品意识转变为系列化、深度化开发利用的现代资源理念。玉米不仅具有饲用、食用的价值属性,而且具有能源和精细化工价值属性。玉米在未来粮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因此,以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要提高效益意识。在燃料制造等方面,应把以玉米为原料转为以非粮产品为原料,发挥玉米特殊品质在深加工领域的作用。借鉴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转变对玉米资源粗放的、单一的利用,对玉米资源进行精深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其多种价值属性。
   (二)加快现代技术转变,积极开发新品种。在玉米深加工与转化中,应大力应用以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在淀粉转化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中,以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发展酶制剂生产,筛选和培育具有新的转化功能的优良菌株,为研制新型淀粉转化产品创造条件。在淀粉以及淀粉转化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应利用先进设备,全面实行电脑自动控制,提高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要广泛利用生物、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使玉米加工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
   (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中国要以实现“玉米的精深加工”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国家应对玉米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与措施。
   (四)加快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做大企业规模。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政府和企业都应意识到这种危机,共同努力把企业规模做大,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应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实现玉米加工利用的系统化,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玉米在加工转化过程中的大幅度增值。
   (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应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的政策和措施。应结合实际,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强对玉米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投资补贴;加大对种植玉米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补贴扶持,从而促进玉米增产,满足对玉米需求的日益增长,减少玉米加工业的原料成本。同时,要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繁荣农村金融,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范围,对玉米主产区和加工带给予有力的金融扶持。

我国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