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新区域主义的经济合作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国际生产力布局改变的结果,而资本为寻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转移生产要素。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资本经营的一体化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张,反映的是不平等的南北关系,带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制度性依附。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生产关系;制度性依附;不平等
一、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的基本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趋势之一。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一种新的现象:大国与小国(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合作得到加强。在大国与小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中,小国自愿对大国单方面作出让步,换取与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结盟。最典型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和欧盟陆续接纳东欧国家入盟以及诸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传统的南北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区域合作方式被冠之“新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之所以“新”,在于与传统的区域主义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追求政治经济多元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不仅是追求贸易和投资收益,还有诸如以政策的捆绑实现稳定、减少非法移民、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等。二是打破传统区域一体化的地理界限。信息技术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地理上不相邻的国家也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等。三是超越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四是对各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政策干预。如,统一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环境政策、劳动力政策、产业政策等。
二、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新区域主义的经济合作发展模式?原因之一是认为一体化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学者强调一体化进程的决定因素包括相对经济规模、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成员之间的谈判能力等。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依据。
(一)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结果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选择、体制框架的构建及社会的演进都首先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在既定的文化背景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选择,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因此,新区域主义合作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无论是为获取市场准入,还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或是为发展更密切的一体化关系做准备,其目标都是扩大贸易与投资,促进区域内共同的经济发展,等等。这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另外,应看到,国际经济关系的演进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即新区域主义的经济合作模式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一体化及区域格局分布。
(二)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是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理论为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依据。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力来自资本的扩张。资本运动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求利润的无休止运动。”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代表,就是执行这一职能。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资本扩张主要采取贸易、直接投资等形式。当代资本在区域扩张的载体就是跨国公司。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互动关系,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在区内大量投资,使区内比较优势上升,从而为推进一体化创造条件。跨国公司在一个区域内投资可促进区内国家比较优势的提升,趋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基本的规则,深化区内市场。跨国公司的发展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与水平。因此,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也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区域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第二,制度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水平也取决于资本的需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所有者首先通过所有权以及对本国政治的支配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优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本国的对外政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制度化的政策选择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或产业发展的需要:减少贸易壁垒以增加企业的出口,减少政府的其他限制以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资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而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纺织品贸易则始终处于被严格限制之列。
三、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的实质及其表现
新区域主义的经济合作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各种收益,但付出的成本与收益是不对等的。关于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模式的实质,判定的唯一基准在于确立获利主体。
(一)新区域主义成为跨国资本国际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区域主义首先表现为制度化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在区域的进一步扩张与市场的垄断。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跨国公司的区域经营战略,区域分工表现为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跨国公司的经营一体化推动了区域经济宏观一体化的发展:如果跨国公司在某一区域不断投资,可以起到促进区域内的要素流动、促进区内国家比较优势的提升、趋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基本的规则以及深化区内市场等作用。同时,产业集群也是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有助于跨国公司获得新的投资区位优势,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跨国公司与区域外跨国公司均对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产生直接影响,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取决于本区域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的地位、功能、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战略中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二)新区域主义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映的仍然是不平等的南北关系
国际关系的演进一向遵循弱肉强食的法则,目标始终是强者利益的最大化。所变化的不过是伴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而导致主角的更替。在这一进程中,弱者要么被迫接受强者制定的游戏规则,要么被完全置于抛弃的境地。从18世纪开始的殖民主义到20世纪的霸权主义,乃至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莫不如此。20世纪末的新区域主义显然也没有摆脱这一限制。欧盟为防止东扩后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对东欧的入盟国提出各种附加条件。如,为防止失业率“超标”的东欧大量劳动力涌入欧盟原成员国,冲击劳动力市场,向申请国提出了时间不等的“过渡期”。欧盟对波兰提出的额外入盟条件就包括大幅度降低甚至取消从欧盟的进口关税、把能源价格提高到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不能给外国投资者提供超过欧盟允许的优惠条件。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代价是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与美国统一。
(三)新区域主义促进了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区域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张
1.发达国家的自由与发展中国家的不自由。20世纪8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又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世界上占主流的思潮。新自由主义在新区域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领域则表现出自相矛盾,即发展中国家政府力量的削弱与发达国家政府控制能力的加强。新自由主义认为随着这种最为有效机制的扩散,最不发达的区域也会繁荣起来,即更广泛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将为所有地区带来收益的提高。新区域主义的“包容性”也已把不同体制的国家包容在一起,并宣称不强求各方面的相似或一致,允许其成员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但从其发展进程看则表现为发达国家的自由与发展中国家的不自由。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区域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第一,发达国家通过区域的制度性协议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区域主义则把发展中国家全面纳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除贸易自由化外,资本自由化、减少政府限制始终成为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以使自己的资本能顺利进入上述地区。第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资本在区域范围内的扩张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直接工具。国际经济关系表现为价值的创造、分配和转移,背后则是通过资本进行强势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跨国公司战略的一体化,不仅制造业进行全面扩张,第三产业也开始加速扩张。第三,内外资本的进一步联合强化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扩张导致资本的分工与等级划分,即发达国家资本——劳动力,外围资本——外围劳动力。从政治上说,“和依附相联系的发展”需要掌握这些经济部门的利益群体之间建构一种相互关系的系统。
四、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的影响
(一)新区域主义经济一体化导致双重不对称
1.各成员方之间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劳尔.普雷文什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本质上具有向心性、吸收性和统治性。它的扩展是为了利用外围,而不是为了发展外围。”新区域主义的主导者是发达国家,其政策目标首先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发达国家无疑是这一合作的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尽管也获取了收益,但也付出了相对较高的成本。欧盟制订的共同就业及劳工政策导致东扩国或经济相对落后的成员国大多数工人因为失业而导致生活质量绝对恶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给墨经济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墨西哥农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大量外资工厂的涌入对墨西哥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等。
2.区域各成员方内部阶层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无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强调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带来的收益最大化,但各要素的收益具有不对等性。所谓要素,按照一般的理解,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资本和劳动力。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带来的要素收益不对等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各国资本收益的不对等性——强势资本获取主要收益。同历史上所有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样,新区域主义的发展仍然基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区域国际分工,区别仅在于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不同(垂直一体化的分工到水平一体化的分工)。在南北贸易集团中,发达国家资本占据价值链分工的上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生产等,取得高附加价值;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则处于价值链的中下端,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的附加价值较低。二是资本与劳动收益的不对等性。资本的流动是自由的,而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欧盟东扩后老成员国为防止大量中东欧地区移民涌入给西欧国家福利体系及就业造成压力,纷纷设置入境和移民限制;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里,还有许多非贸易条款,如环境条款、劳工条款、知识产权条款,反毒品和墨西哥非法移民等也包括在内。
(二)新区域主义带来双重依附的强化:区域依附与劳动对资本的进一步依附
1.加深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新区域主义模式同样也是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或地区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同样存在依附问题。不过与传统依附相比,具有新的特点。第一,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区域要素流动导致区域内的依附关系从产业间依附发展为产业间与产业内依附的混合。区域内产业资本的差异导致产业间依附的高级化——从初级产品生产对制造业的依附走向制造业对信息业的依附。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能消除这一差异,而且将进一步拉大。跨国公司的内部化导致区域产业内依附的深化——中低端生产对高端生产、研发的依附。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单纯的工业技术依附发展为市场化依附与制度性依附的密切结合。传统依附论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依附关系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货币同盟等。新区域主义的“南北”贸易集团大部分以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接纳东欧国家、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等。从依附角度考查,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模式可归结为制度性依附——通过自愿的制度约束“固定”依附关系。这种制度性依附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依附。区域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域主义的目标就是通过取消贸易壁垒、消除投资障碍、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所谓合理的、有利于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区域分工体系。关于拉美经济不发达根源,“中心——外围”理论与“依附发展论”的分歧在于:究竟是外部因素(发达国家的剥削)占主导地位还是内部因素(自身的制度缺陷)占主导地位。不可否认的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性框架的约束,新区域主义已把小国的经济发展捆绑在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走向上,形成区域的制度性分工合作体系。其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制度顺从”与制度创新的依附。无论是加入wT0等国际经济组织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必须在国家主权方面作出部分让渡,如削减关税、减少乃至取消非关税壁垒、消除阻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等,实施自由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而新区域主义合作中的小国必须作出更多的“单方支付”。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作出的单方面让步包括:接受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自由主义政策,解除对玉米和大豆的保护;糖业保护标准与美国一致;汽车进口自由化;对能源的国内消费价格与出口价格实行无差别定价,等等。东欧诸国为加入欧盟也作出类似的让步。这种制度性“单方支付”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小国对大国的“制度顺从”,即小国在经济乃至社会政策方面必须与大国保持一致性,并逐渐扩及政治经济制度与体制的一致性,成为新自由主义扩张的重要表现。二是小国的制度创新受到大国的约束,任何不利于大国的制度创新都会招致后者的施压或反对,形成制度捆绑效应,阻碍小国的制度创新。其三,南南合作阵营有瓦解的危险,发达国家将通过对区域的控制来强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支配。与发达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选择http://www.youerw.com,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与集团化成为国际潮流之一。世界银行的官方报告也鼓励南北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富裕的邻居进行一体化可促进产业集聚。从短期看,发展中国家的确从与发达国家结盟中获取了直接收益。但从长期看,冷落南南经济合作的结果将导致大国与小国力量的进一步失衡,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2.劳动对资本的依附——从对国内资本的依附扩展到对区域国际资本的依附,加剧劳资关系的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的不平衡。自从资本主义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在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劳动者阶层对资本家阶层的人身依附,差别仅在于依附的方式和程度不同。新区域主义经济一体化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对要素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进行了不同界定,即资本是完全自由流动的。而劳动力不仅本身存在天然的弱势,而且其跨国流动严格受到移民法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价值链的分工使“依附性国家的资本家被迫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在国内与国际资本进行竞争。他们被迫建立一种对劳动力进行超额剥削的生产关系以便在本国和外国的统治者之间分享所创造的经济盈余。”
五、结论
(一)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看,新区域主义经济合作模式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是一国主要考虑加入后的净收益以及净收益在各成员之间分配的结果,但从根本上看,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国际生产力布局改变的结果;而资本为寻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转移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推动各国政府致力于制度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
(二)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看,新区域主义作为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资本经营的一体化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张;作为发达国家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映的仍然是不平等的南北关系。
(三)新区域主义将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市场化依附转向制度性依附,带来南北关系新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