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而出现以来,就一直受到西方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量涌现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日益严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了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重点。我国部分学者已经立足于证券市场,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展开实证研究,从而形成了当前会计界的新课题之一。
一、相关文献回顾
(1)盈余管理的含义回顾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方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汽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来模拟制动器数学建模
William•K•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Kathehne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Hedy and Wahlen(1999)对盈余管理作出了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
帅兰明(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米高文、王艳霞(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享有信息优势的企业管理层,通过选择带有利益属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并控制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引导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以获取私人利益或增大企业价值的行为。
丁红(2009)认为,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准则中存在一定的政策选择空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选用美化公司财务形象的会计方法来披露公司的财务报表,使报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当局日前所要达到的目的。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对外报告企业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来达到便于获得自身利益的目的的一种手段。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企业的盈余信息是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的,所以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着重大影响。
(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回顾
冯艳琴(2009)认为,会计准则中存在漏洞,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以及财务信息的分布不对称,都是盈余管理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