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聚氨酯热熔胶的反应机理
聚氨酯热熔胶是用端-NCO基预聚物为基本原料,配以不和异氰酸酯基反应的热塑性树脂,抗氧剂,增粘树脂,填料,催化剂等各种添加剂而制成。把胶粘剂加热熔融形成流体,涂敷在被粘基材的表面,将两个被粘物进行贴合,冷却后形成紧密的粘接 ,之后通过利用空气中的湿气或者是被粘基材中的微量的水分以及其他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和-NC0基团发生反应,扩链,生成交联网状结构并且具有较高内聚力的聚合物,使粘接力进一步的增强。异氰酸酯中的-NC0基团非常容易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1.4 聚氨酯热熔胶的市场进展
聚氨酯胶粘剂(简称PU胶)以其良好的粘接性、突出的耐油、耐冲击、耐低温、耐磨等特性,使其自从德国工业化60多年来,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据报道,2004年全球的胶粘剂以及密封胶的消费总量约合967万吨,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量约为59万吨,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量约为20万吨左右[9,10]。起步较早的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步入了高度发达的阶段,近年来仍然保持着3%左右的增长率。
全球聚氨酯产品主要发达地区为北美、西欧,亚太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
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加7位QQ324_9114找源文(日本、韩国)和中国。产品种类主要包括软泡、硬泡、弹性体、纤文、合成革、胶粘剂、密封剂和涂料等,其中软泡和硬泡比例最大。以北美为例,2004年全年生产聚氨酯产量为354万吨,其中软泡占36%、硬泡占30%、弹性体占9%,胶粘剂(含密封剂)占13%、涂料占9%。
我国聚氨酯胶粘剂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率先成功开发通用型的PU 101胶。然后由新光化工厂进一步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至今已经有40年。目前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企业大约有400多家,其中大约有20多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根据行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大陆的胶粘剂总销售量约为379万吨,反应型聚氨酯胶粘剂(包括密封胶)约为20.5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3.1%和13.9%[11]。同期的台湾地区的聚氨酯胶粘剂的产量约为4.7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14%左右[12]。预计到2010年前后我国胶粘剂的总产量将达73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11.5%;反应型聚氨酯胶粘剂的总产量约为40.5万吨,年均增长12%左右[11]。届时,我国将是全球最大聚氨酯 产品制造和消费中心。
1.5 聚氨酯热熔胶的发展历史
聚氨酯树脂首先由德国拜耳(Bayer)(PU工业奠基人)教授于1937年发明,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1940年德国的法本公司(I.G.FarBen,Bayer公司的前身)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异氢酸酯具有特殊的粘合性能,并将三苯基甲烷-4,4',4"-三异氢酸酯成功地运用于金属与冬钠橡胶的粘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使用到坦克的履带上。50年代以后,Bayer公司研制开发了Desmodurs系列(二异氢酸酯与多异氢酸酯)和Desmophens系列(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酯多元醇)。按照一定量的Desmodurs和Desmophens成功配置成Polystal系列商品(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Polystal系列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有可低粘合强度好、温固化、耐水、耐低温、耐溶剂等优点,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胶粘剂,为日后的聚氨酯胶粘剂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不断的学习德国的聚氨酯工艺,于1953年引进聚氨酯胶粘剂技术,同时研制开发一蓖麻油与聚醚多醇为主要原料的聚氨酯胶粘剂,美国B.F.Goodrich公司也研制开发了热塑性聚氨酯胶粘剂。Goodyear公司在1968年研制开发了无溶剂型的聚氨酯结构的胶粘剂“Pliogrip”,成功地将其运用于汽车的玻璃纤文增强的塑料部件的粘接。在1978年又研制开发了单组分湿固化型的聚氨酯胶粘剂,并开始在其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的应用。美国市场在1984年又出现了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粘剂,解决了当时聚氨酯胶粘剂使用时的公害问题。
1954年日本引进德国和美国的聚氨酯技术,于1960年生产出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了聚氨酯胶粘剂。日本光洋公司在1975年成功开发“乙烯类聚氨酯”的水性胶粘剂,并于1981年将其投入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的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的生产,出口大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原位反应增强改性聚氨酯热熔胶的研究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