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词人,历来对他的毁誉不一。有人尊他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称他的词作为“词家神品”、“词之正宗”。而另一些人却把他说成是“风流词客”、“艳情词人”,当代文学史家刘大杰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干脆把他指为“宫廷词人”,认为他的作品“内容一般贫弱,只能表现一点艺术的技巧”。[1]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周邦彦的指责多是就其艳词而言,因此,对周邦彦艳词的看法关系到他人品和词品的评价,也关系到对词发展道路的评价,似有对其艳词进行研究的必要。
一、艳词的概念与追溯
(一)艳词的概念
《宋词大辞典》“艳词”条目这样解释:“词学术语。词的内容多写男女艳情,风格艳丽委婉,故被称为艳词。”另外,“根据叶嘉莹老师的观点,艳词可以分为广狭两类。狭义的艳词专指写得淫亵而浓艳的作品;而广义的艳词,则统指写美女和爱情,包括那些虽写情而意境高远之作。”[2]本文所论主要讨论广义的艳词,间或涉及狭义的艳词。
(二)最初的艳词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描绘西蜀词人的创作情景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3]在这种生活背景和文艺风气下从事创作,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
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加7位QQ324,9114找源文所写的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自然是缛采轻艳,绮靡温馥。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离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所谓“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3]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以上是花间词的创作特点。以后的艳词创作无不打上“花间”的烙印。
(三)艳词的新变
在柳永之前,艳词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及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欧阳修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艳词的整体风格为“雅”。
艳词在柳永时期其文本体裁变为以慢词为主,在创作方向上也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题材上仍以花柳风情、相思离别为主,但更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从男女平等的视角写艳情,这时候艳词里的女性不仅仅是被欣赏的角色,而常常是与词人在情感上产生某种共鸣,并且常常被词人同情的角色。
艳词至秦观其词境又得以开拓,如周济对秦观的评价“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眉批)。这样,传统的艳情词被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艳词至周邦彦其审美趣味又为之一变,即变“俗”为“雅”。艳词至周邦彦实现了雅化。
事实上,北宋词坛从婉约的倾向来看仍然是沿袭和发展着花间词风,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秦观等词人,莫不如此。
艳词在南宋及清代都有所创作,但突破不大,多受周词影响,追求艳词的雅化。如南宋姜夔将恋情雅化,创作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清代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崇尚醇雅等,但风格艺术上并无多少创新。
从艳词的发展史看,我们可以定位出周邦彦处于艳词创作的中间时期,其对艳词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周邦彦艳词的创作特色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精工、富艳、典雅的词风成为后世许多词人模拟、效法的对象,南宋吴文英、史达祖等人学习他的词,刻意追求词的格律,因而形成格律词派,直到清代常州词派还在推尊周词,接受他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周邦彦艳词研究风格剖析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