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河报》中广告新闻化产生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3年1月份的《大河报》的新闻化的广告文本。从1月1日的6097期到1月31日的6125期,共25期报纸。经研究发现,《大河报》的广告新闻化现象非常普遍,虽然不是每个版面都有新闻化的广告,但不时地会在某些社会版或要闻版出现一两条,此类广告最主要出现在旅游专题﹑健康专题﹑车市专题、教育专题等专版上。广告新闻化确实给《大河报》带来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但其社会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误导受众
《大河报》2004年增加了健康、教育、车市等专版,起初也给受众带来专门的知识以及有用的信息。但近年来,这些版面很多时候沦落为某些单位、公司、亦或产品做的专题广告版了,甚至有些要闻版也不断出现新闻化广告,而受众往往会因为《大河报》的权威性而误以为是新闻而很少怀疑其文章的属性。
《大河报》第6103期B23版有一篇文章,主标题是:患有心血管病?冬季慎防急性心梗!副标题: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于力谈心血管病患者如何过冬(首席记者 路红,通讯员 冯晓磊)。核心提示是“今年天冷,这段时间心梗患者急剧增加,而且大多病情急﹑重﹑急诊多﹑抢救多。冬季,也是冠心病患者的高危期。日前,记者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采访,心内科主任于力郑重‘拜托’:一定要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冬季慎防急性心梗。”文章内容由四部分组成:1.冬季是急性心梗高发期;2.定期随访和监测很重要;3.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征兆;4.发生胸疼尽早就诊。前三部分从科学健康的角度进行了科普性的阐述,属于正常的科普知识。第四部分,寥寥几句及时就诊后便是对郑州七院的介绍以及该院在急性心梗方面的治疗优势。接下来是医院地址﹑乘车路线﹑于力主任咨询电话及急救咨询电话。
很明显这是篇用科普做掩护的郑州七院的广告。首先,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与一般的新闻标题写法相一致,使读者从一开始就放松警惕,以为是一般的科普报道;其次,核心提示部分讲述了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有点像新闻报道里的新闻由头,令读者更加相信这是一篇新闻;再次,就是文章的内容,前三部分的确是冬季慎防急性心梗的重要科普知识,就连第四部分的小标题也是冬季慎防急性心梗的注意事项。健康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所以读者在了解以上三部分的知识后会迫不及待的读第四部分,读者考虑最多的是要把信息全部看完,因此读者对第四部分后面关于郑州七院的推销就毫无察觉,读者会认为这也是冬季慎防急性心梗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一并记下;最后,是医院的地址、电话等,使读者顺其自然的就会认为该医院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一旦有了急性心梗等症状就不自觉的会到该医院。读者会认为既然《大河报》都这样说,那郑州第七人民医院肯定是可行的。其实这只是《大河报》配合郑州第七人民医院演的一场偷梁换柱的戏。
(二)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
媒体的公信力是获得受众认可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公信力,受众不会信赖,也不会选择该媒体。“广告新闻化是将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廉价的加以出卖,是对诚信、忠诚机制的公然践踏和亵渎。”[ 胡正强,马骎.饮鸩止渴:广告新闻化的媒介行为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01):65.]
《大河报》第6103期A14(河南社会)版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上火了?泡个温泉滋润一下吧——仅需310元,可获得2013年度全年大河报一份和丰乐园温泉门票两张》。记者:王迎节,本报讯:“‘今年郑州比往年冷多了,上班、回家都有暖气,但‘火气’也因此上来了。嘴上长泡、皮肤干燥、感觉浑身痒……真想找个地方泡温泉,滋润一下、放松心情。’近日,不少读者向本报读者俱乐部咨询。”如果文章就此段话展开来做新闻报道也符合该社会新闻版的要求。但文章接下来是:“对此,本报专门为读者准备了优惠游乐大礼包,即日起,仅需310元即可获得总价值474元的2013年度全年大河报一份和丰乐园热带雨林门票两张,想泡温泉的来办理吧!”其次是对丰乐园的介绍,最后是办理方式。
一个公信力极高的媒体竟要和丰乐园温泉一样来搞促销,还要拉新闻来垫背(占了新闻版,署了记者名,用了本报讯)。这种模仿新闻的写作手法以及使用新闻特有标记的广告在《大河报》中并不少见,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受众,为广告商及自身谋福利。当受众发现他们赖以信任的新闻不是新闻,而是广告,就会对其失去信任。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而媒体公信力下降,必然导致受众流失,广告商也会减少光顾,最终损害媒体自己的经济利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文广告新闻化现象评析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