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削弱媒体“议程设置”功能
麦克姆斯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然而,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评论者,不仅可以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发表意见和看法,也可以自己上传信息并发表评论,这就打破了以往只能对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评论的局面,从而致使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上被大大削弱。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营造一种网络评论氛围,削弱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由于传播素养的差异,有些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传播虚假的信息或评论,并在网络上大面积散布,降低了网络新闻可信度,甚至损害到普通群众的利益。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导致核污染。不法商贩借机散布碘盐能够抵御核辐射的虚假评论和信息,导致哄抢食盐事件的发生。这正是由一些不良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新闻评论开放性的特点,借社会事件制造谣言,并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大肆炒作,造成民众恐慌。加之网民的转载、回帖,更加速了这种虚假信息的传播。这样一来,本应有较强影响力的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被削弱了,受众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媒体所提供的内容上,盲目的跟从所谓的“大事件”。
一方面,网络新闻评论强大的包容性和自由性使网络的受众群增加、信息量增大,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网络评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削弱了媒体“议程设置”的效用。
(三)内容缺乏理性,语言偏激暴力
由于网络信息庞杂,网民养成了速食化的阅读习惯,在浏览新闻时通常仅停留于新闻表面的信息,而不深入探究其内在,因此会不加思考的对所看的新闻快速做出评论。同时,撰写网络评论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造成网络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不一,这种局面使很多评论缺乏理性,偏激暴力,严重违背新闻评论客观、理性的原则,造成目前网络新闻评论整体质量偏低的现状。对于有些负面新闻,有些网民会丧失理性,作出一些情绪化、低俗、消极的评论,甚至出现“语言暴力”的倾向。
2013年5月中旬网上爆出中国游客丁锦昊在埃及神庙上游玩时在墙上涂鸦“到此一游",此事一经发布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打开关于这一新闻的网页,谩骂和羞辱之词满页可见。网页新闻评论直接以“埃及神庙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可耻!”为标题,网友们的跟帖评论更是粗话连篇,“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真为你脸红。”、“什么不如”、“没家教的东西”等等,不堪入目。
丁锦昊的行为的确不太光彩,确实需要有人进行指导,但网民们用的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愤怒,虽然骂的痛快,但却全然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失去了理性,对当事人造成了身心的极大伤害。可见,这些非理性、偏激、暴力的评论不单单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也给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带来了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舆论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网络新闻评论的现状研究+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与引导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