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4.4.2.1程序存储器扩展: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扩展用的程序存储芯片大多数采用EPROM芯片中。在选择时,要考虑CPU与EPROM时序的匹配,即8031所能读取的时间必须大于EPROM所需要的读取时间。此外,还需要考虑最大读取速度,工作温度及存储器的容易。在满足容量要求时,尽量选择大容量芯片,以减少芯片数量,使系统简化,若CPU选择为8051、8751而程序容量又小于4K的情况下,可不扩展程序存储器。
(1)2764ZPROM芯片介绍
2764芯片是双列直插式28脚芯片,共有13根地址线 ,8根数据线 ,其余为控制线,定义线分别是:
——片选信号端 ——取指允许
——编程控制端 ——编程电压端
——+5V电源 ——地电平
NC——空脚、不接
(2)地址锁存器74LS373
单片机规定 口提供低8位地址线,同时又用作数据线,所以为分时输出低8位地址和数据的通道口。为了把地址信号分离出来保存以提供低8位地址信息,一般采用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单由CPU发出地址允许锁存器中,74LS373是第三态缓冲输出的8D触发器,用作地址锁存器时,应使其使能端E为低电平,输入端G与8031的ALE连接。当G=1时,74LS373的输出端 与输入端的 相同,当G高电平返回低电平时,将输入的数据锁存入 中。
(3)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2764中低8位地址线通过地址锁存器74LS373与8031的 口相连。当地址线通过地址锁存信号ALE为高电平,则 口输出地址有效。8位数据线直接与8031 口相连。高5位地址线分别与 相连。 引脚直接同8031 连接, 与8031的译码电路相连, 为低电平时,选通2764。由于8031只能选通外部程序存储器,因而其EA引脚接地。
4.4.2.2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地址译码
(1) 译码原则:
① 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地址重复使用;
② 外围扩展芯片与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它不仅占用数据存储器地址单元,而且使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信号与读/写指令;
③ 地址总线宽度为16位,片外程序存储器可直接寻址范围各为64K字节。 口提供高8位地址(A8~A12), 口经外部锁存器后提供低8位地址(A0~A7)。
(2)地址译码方法:
①线选法:线选法是把单独的地址线接到外围芯片的片选端上,只要该地址线为低电平,就选中该芯片。其特点是:硬件电路结构简单,但由于所用片选线都是高位地址线,它们的权值较大,地址空间没有充分利用,总片之间的地址不连续。
②全地址译码:对于RAM和I/O容量较大的应用系统,当芯片所需要的片选信号多于可利用的地址线时,常采用此种方法,它将低位地址作为片内地址,而用译码器对高位地址进行译码,译码器输出的地址选择线用作片选线。
通常采用3--8译码器(74LS138),输入端占用3根高位地址线,剩余的13根地址线可作为片内地址线,因此译码器的8根输出线分别对应8个8K字节的地址空间。
4.4.2.3 I/O口扩展电路设计
8031单片机虽有四个8位并行I/O口,但可供用户使用的只有 口及部分 口,因此在大部分应用系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I/O口的扩展。目前在I/O口扩展电路设计中多采用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155或8255,它与微机接口比较简单。
(1)8255A与8031单片机相连接方法
8255A与8031单片机相连接是很简单的。除了需要一个8位锁存器来锁存 口送出的地址信号外,几乎不用任何附加的硬件。8255A的 、 分别于8031的 、 相连,8255A的 接8031的 口,采用线选法寻址8255A,只要8031 为0的地址都可选中8255A。
(8)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键盘、显示器是常用的人机交互的外部设备,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状态数据的动态显示,通常的系统都采用行列式键盘,即I/O口线组成行、列机构,按键设置在行列的交点上,键盘的工作过程;无键按下时C口引线由电路内附加电阻止拉至高电平。A口的8条列线按一定时间间隔轮流送出低电平。当被扫描到某一列线上有键按下时,交叉点上相应的行线被拉成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信号被C口捕捉后,计算机读取信息,并根据此键对应的行列线计算键值,完成键的扫描工作。
4.5驱动电路的设计
为了把试验机上发出的多路模拟信号采集下来,并加以测试控制驱动伺服电机,具体的设计如下:
由被测试件上的压力传感器,把从被控制对象取得的非电量(如力等现场信号)转换成电量,经过YD-15动态应变仪放大变成标称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经过一个CD5401多路开关,把多个模拟量的参数逐个份似的接通送入A/D转换器(A/D574)在模数转换过程中,用一个采样/保持器AD582,保持输入信号的数字量,经过I/O口送至8031,CPU进行运算和处理后,将结果(数字量)经过D/A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经过两级功放驱动步进电机,实现整个闭环控制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