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和谐社会视角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究
摘 要:党的十优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十优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优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强调要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笔者通过和谐社会这一视角来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便对这两者有更深层的认识。
一、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组成的超大系统。广义的“社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狭义的“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特指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政治文明建设是广义社会中政治建设的终极取向,而和谐社会是指狭义的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彼此包含的[7]。
第一,从和谐社会的含义看:和谐社会是充分实现民主的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民主与法治。而且法律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便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意识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民主制度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基础,民主选举为和谐社会提供权力运行基础,民主决策为和谐社会提供群众基础。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应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第二,从构建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指标GDP和社会发展指标HDI这两者之间的不平衡,两者之间张力过大。主要表现为GDP增长快速,但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跟不上;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水平较低,对个人自主权利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作,仍没有进入系统和固定的层面;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政治机制、法制水平均落后于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均有待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提高。
第三,从和谐社会所遵循的原则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确立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自觉做到一切以人为本位,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目的。因为社会和谐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共赢的发展状态。在整体提高社会财富总量的前提下努力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别,更要求在推进政治文明中缩小人与人的政治差别。但在现实的实践中,政治差别随处可见。所以,以人为本,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差别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深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力求政治和谐。政治就是用来控制与消解冲突,获取和谐的最重要的手段。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而敏感的组成部分。而要达到政治和谐,唯有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国家、人民和政党的关系,即搞好政府文明、人民文明和政党文明建设。使政治权力主体之间,公共权力主体之间,政治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客体之间,政治权力个体代表与政治组织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第五,从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其特定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十优大报告中指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2]。具体说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团结,创建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二、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1.经济和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政治文明建设也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的就是指在竞争、公平、统一、正义的市场氛围中实现经济效率,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由此可知,经济正义是经济和谐的核心要义,经济和谐之社会定是经济正义之社会。经济正义将为经济和谐提供正义的体制氛围,提供平等的分配原则,提供公平的竞争体系,它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的基本前提[6]。马克思说:“一座小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可怜的茅舍模样了。……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但是,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末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被人轻视。”
2.“和而不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设宽阔平台
和谐社会之“和”是和而不同之“和”。和“是众多因素的对立统一,是有异的统一。它是以承认多样,承认差别,承认矛盾、冲突乃至对抗为基本前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只有遵循了和而不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做到“有容”,有容才能互惠,互惠才能发展。由此,“和”是政治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和应有的格局。
3.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造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党的最大优势就是紧密联系群众,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的核心地位有赖于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目标。党同人民的深入融合就是民主政治。党与群众利益的一致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与人民利益的完全一致,必将创造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社会局面,形成“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造前提,提供发展动力。
三、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