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特性与模式的初步考察 第2页

更新时间:2014-10-29:  来源: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特性与模式的初步考察 第2页        
        扩散一词,来源于物理学的气体分子的内迁现象,后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纳并予以扩展。罗杰斯(1983)在《创新的扩散》中指出,“创新的扩散是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过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从罗杰斯界定的创新扩散概念中,可以梳理出创新扩散的基本要素:创新扩散是多文向的,即以创新的初始主体向诸多采用者辐射;创新扩散的发生需要累积到特定的时间界值;创新扩散需要特定的传播媒介。此外,创新扩散还需要特定的触发动机。创新扩散的这些基本属性在地方政府创新的扩散中具有适用性。
        (一)传播源与潜在接受者的多文向
        我国的地方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组织机构,在宪法的框架内,由省、县、乡政府三个行政层级构成,但是在现实的政治体制运行中,又增加了地市级的行政级别。因此,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由这四个行政层级构成。因此在创新扩散的纵向范围上,这四类主体可以双向扩散:即初始创新成果在获得行政上级的认可后,可完成行政强制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扩散。这种行政主导型的扩散,导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下级政府对上级的依赖性——政治发展依赖、财政依赖及人事依赖;也可实现自下而上需求诱致型的扩散,即下级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推动下,通过创造性的提供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从而被上级政府认可、采纳,并被作为普适性的创新成果进行推广。这种扩散的多文向呈现“I”型结构。目前,这种创新扩散的研究已经得到的实证研究的验证:例如,马亮(2011)对政府信息技术扩散的研究中,自上而下的扩散对政府创新的扩散具有正向作用。国外对于政府创新扩散的研究中,这种双向扩散现象较为常见的。
        在横向领域的扩散中,主要是同级地方政府的水平扩散。这种类型的创新扩散,通常是基于学习模式而进行的邻近地区间的扩散。在邻近的地域,由于地方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相似性,再加上相近的地方政府间相互的政治交流需求,水平向的地方政府创新扩散更易于发生。这种创新的扩散呈现“一”字型结构。目前国外的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研究中,透过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将“邻近效果”作为一个核心要素,就表达了创新扩散的发生,在距离相近的两个采用者之间的可能性比发生在距离很远的两个采用者之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研究,府际关系的视角更具深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我国行政层级横向与纵向的二文角度划分创新扩散是难以解释错综复杂的创新扩散网络的。在我国现实的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实践中,扩散的形式不仅仅限于“垂直扩散”或“水平扩散”,“而是呈现为一个在多层级间互动的立体化网络:即水平扩散过程会受到政府层级结构的垂直性影响”(周望,2012)。我国的地方政府间的组织架构是一个规则联动的复杂生态系统,多重组织结构的重叠交织。诸多的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绝非受制于本级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在创新项目的推广与扩散中伴着着“仲裁者”与“把关人”的角色,典型的场景是:创新的成果经过上级政府修改、转化或替代后,逐步向下扩散到其他地方政府,这种创新扩散的路径呈现“L”型结构。或上级政府在水平向扩散后再向下级政府传播,这种扩散呈现倒“L”型结构。
        通过空间领域创新扩散的分析,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多文向是多层次主体间的创新成果的交流、复制及拓展,这构成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基本特性。
        (二)创新系统吸纳与重塑的时序性
        时间参数本身就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变量,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过程存在时间消耗的累积。地方政府创新的扩散,不但是创新结果的传播与复制,而且是由创新构成的多个环节的复杂体系不断被创新的接受者吸纳、糅合、并重新塑造的缓慢的时序过程。这种创新扩散的时序性体现了创新潜在接受者的决策过程。创新者的决策过程指的是潜在地方政府创新的接受者获取创新的相关信息,并且采用和拒绝该创新所经历的过程。通常这个过程由五个环节构成,认知、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创新活动中,具备创新的一般属性。这些一般属性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等。创新的基本属性在解释创新扩散的过程中,与创新潜在采用者在创新决策过程在时序性上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创新是政府部门为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完善自身运行、提升行政效率,增强治理能力的创新性活动。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是一项组织系统进行的创新,潜在创新的接受者在采用一项外来的创新需要兼容本地的行政文化、价值观念、社会风俗等,并且创新接受者对外来的创新成果需要认知,说服相关组织机构,并且在决定阶段要评估创新的信息以减少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创新成果的采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激进式进入,而是一个逐步扩散的时序过程。因此,创新成果的潜在采用者需要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观察、实验,不然会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创新成果引入的夭折。例如,我国江苏省沭阳县政府首创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创新扩散,就体现了创新的时序性特征。沭阳县于1997年8月启动“干部任前公示”,经过县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采纳使用,在1998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委对沭阳县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进行引入和推广,2002年,这项干部任用制度的创新获得中央组织部的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从这项干部任用制度的创新发生到全国各地的推广和扩散,历时4年,这项创新的扩散清晰的体现出创新扩散的时序性特征。
        (三)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特定传播渠道
         创新扩散是特殊类型的传播,是创新的相关信息在不同的创新主体间交换的过程。因此,扩散的发生需要经由特定的传播渠道,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地方创新扩散本质上是一种沟通,但其沟通对象不同寻常,它是一种新的、不确定的理念或观念而已。不同于一般的创新传播,主要借助大众传媒和人际网络的通道实现创新的扩散,地方政府创新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传播的渠道和载体也具有特定性。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主要是通过政府组织架构的载体完成。
        潜在的创新接受者通过地方政府内部正规的信息渠道获取创新相关信息,而政府创新扩散是以信息的形式在政府的传播渠道内进行。政府信息的传播是镶嵌在科层结构中并藉由垂直整合的结构形态来进行的,这为地方政府创新的扩散提供了完善的传播机制,无论是纵向地方政府间的自上而下还是横向府际间的创新传播,都是依托政府组织结构的层级递推的传播模式。明确的层级指向和稳定的组织架构,为地方政府创新的扩散方向和创新扩散结果提供了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实现了创新扩散信息反馈的双向通道的功能。
        基于政府组织架构的信息传播是政府内向唯一正式的传播平台,所有创新信息必须纳入正式的组织信息通道才可获得认可,因此传播的创新信息内容是需要法定部门的规制,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这消减了创新扩散中的信息失真和高昂的传播成本,使创新的传播方与接收方在综合利益最大化的限定下实现相互信任、理解和合作,最终达到地方政府创新成果扩散的理想状态。
       
        创新-调适-扩散: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基本模式
       
        转型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被众多地方政府借鉴、吸收、融合、重塑,创新扩散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创新领域中鲜明而又独特的政治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属性的分析,结合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从创新扩散的过程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基本模式。
        我国的地方政府创新扩散与转型时期以来改革的渐进模式是相互契合的,这种扩散的过程提供了这样的基本图景:即地方政府作为改革创新的实验标本,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创设、调适,而后或行政主导式的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的推广,或自发学习式的吸纳、融合,进而完成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特性与模式的初步考察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