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观后感
知道女儿上的幼儿园在开展“三生教育”已经是上个学期的事了,女儿还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三生教育”少儿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吧,我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甚至都不太清楚“三生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直到上周末幼儿园通知让家长在周优晚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调查,看完后写一篇观后感交到学校。作为家长,由于必须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吧,我不得不在那个时间准时地守在电视机前面收看节目,刚刚开始时是带着一点好奇心的,然而随着节目的不断深入,我却被深深地触动了。当我了解到了“三生教育”到底是一回什么事的时候,我对省教育厅的这个决定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这个活动开展得太好了。
一直以来,生命是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也许由于太沉重而导致很多人不愿去触及这个敏感而又实在的问题,更由于生命最终会走向死亡,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令人不舒服的恐怖的话题,没有人喜欢在自己健康的时候去触及这个让人恐惧的字眼。而过往的教育往往更注重实效,太强调“成才”意识,太喜欢用聪明与否,是否听话,学习成绩如何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从而忽略了孩子如何“成人”,忽略了“生命”这样一个最本真、最实实在在的问题,导致了孩子们对于“生命”的冷漠和自我生存的意识缺乏。同时,由于对于“生存”教育的缺失,很多的孩子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增加而生存意识薄弱,在面对竞争、面对挫折、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不堪一击,很容易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放弃自己“生存”权利,轻意地就结束自己那最最珍贵的生命,而这些孩子却极少能认识到他们的这一选择是对“生命”极端地不尊重,对自己和家人极端不负责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很令人心寒,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什么人要到养儿的时候才能体会“生命”的珍贵?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很早地就知道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存权,尊重生活?
节目中,有的学校让孩子负重生活,腹部系着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还在最前面加上一个生鸡蛋,让孩子们把这当作未出生的宝贝加以认真地、小心翼翼地呵护,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作为父母那一份珍惜、呵护、含辛茹苦的心情并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无比珍贵,由此让孩子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看完节目后,内心由衷地感到欣喜,现在的社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我觉得省教育厅的这个“三生教育”活动就是真正地体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他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生活,并懂得如何生存。我相信,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省教育厅实施的这一项工作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到孩子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会为他们树立一种全新的生存和生活的理念,会提升他们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和面对未来的激进意识,会大大地提升他们生命的质量。
“生命就是树,生活就是花,这花有很多:亲情之花、爱情之花、人际之花,你不能因为一朵花谢了,你就剥夺整株树的生存权!”这是在节目中提到的一段话,我很喜欢,我想我以后可能也会常对女儿提起,我会告诉她,一生之中会有很多的花开花落,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朵花都能开得无比炫烂,但是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
关于生命、生存和生活“三生教育”,看完之后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教育有两种功能,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我认为后者应该更重于前者,当人都把“三生教育”当做创新的时候,发起人却说这只是回到了教育的本质。当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演习时;当学生们尝试为自己写下最后遗书的时候;当孩子们把自己扮成孕妇感受怀胎十月的妈妈的时候;当孩子和家长用心沟通后相拥而泣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理性的思考甚至诚挚的眼泪都是那么的珍贵。当今在教育变得越来越质次价高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愿意学校多一点这样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啊。想想自己如果上学的时候能够经历一些这样的教育,自己会少走多少弯路,可以更早感受人生的的美好啊。想想总不免让人眼中有酸酸的感觉。
孩子是人类最美好的伊甸园,也许成人要做的只是在这片最美好的土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用心去浇灌,收获灿烂的明天。而不是让孩子们在脆弱的年代里经受凄风苦雨和揠苗助长等等,然后这个社会再去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弥补昨天教育犯下的错误,造成一个没有赢家、疲于应付甚至伤痕累累的家庭和社会。
社会多一所学校,也许就会少一所监狱;多一位好老师,也许就会少一些本来不是坏人的坏人。为“三生教育”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