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现实主义作品论文 第3页
剖人的灵魂。作家有权写他熟悉的生活,也有权塑造自己笔下的人物。他赋予他笔下每一个人以社会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评价,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总体看法。他对个人与社会环境冲突的描写,尽管并不充分,或并不自觉,但总能启发人的思考。使人们看罢之后,思绪未停,将人的评判引升到道德高度,不加强制,但总会让人想到很多。
2.3人物:女性+人性
他作品中的女性,个个都是个性独特,因此,剧中的女主角一直都很难找。《玉观音》剧中的女主角安心,代表着海岩处理复杂人物命运的最高水平,无疑是海岩笔下特别值得骄傲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清纯的像个处女却又是个母亲,既美貌又有沧桑感,还是个跆拳道高手,而且她在无数的苦难面前,可以去承受一切,因此海岩本人也认为:“安心是个很完美的人,她是我最喜欢的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惜此女像观音,只能天上有,人间是找不着的!”
海岩喜欢描写女性,而且其笔下的女性都美丽、善良、深情 、动人。可惜的是,这些讨人喜欢的女主角,无一例外都是感情的背叛者,连刚提到的 “完美女性”——安心亦如此。她们心存善念却把真正痴情的男人推向绝境,而她们自己,在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之后,终生痛苦。她们不是背叛了自己的爱人就是在情感上首鼠两端,游移不定。《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 ,女主角吕月月以一个揭发电话将男主角逼上了绝路;《永不瞑目》中欧庆春对肖童也是利用大于真情;《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林星与吕月月惊人相似的“大义灭亲”; 《玉观音》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安心和罗晶晶分别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纠缠不清、欲说还休、,一言难尽——也正因如此,才引发观众站在杨瑞与毛杰,韩丁与龙小羽的不同立场上产生巨大争议。
海岩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而饱满,她们个性独立,具有现实存在的可能性。
2.4情节:复杂+曲折
文学是要写出自己最感动的东西。海岩坦言,我们提供给读者的应该是最完美无缺的情节。情节推进发展绝对不可预见,流俗乏味的棋局眼看着就峰回路转变得有情有致,它吸引你忽略了哪一方走了缓手或换了棋子儿,期盼着去印证那个知道大致而又不愿相信的结局,其实,在看似游戏的情节背后,读者很容易发现海岩在着力表达什么,并不是仅仅为了情节而情节,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使情节成为载体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情节大师,他让读者迷失在他亲手编织的一个个情节迷宫里欲罢不能。
2.5悲剧:背叛+死亡
据说没有女观众看海岩作品不掉眼泪的,因为海岩作品全是悲剧,背叛与死亡几乎是海岩作品永恒的关键词。除此之外,就是占有。而强迫占有的结果必然是失去,失去的结果必然是死亡。《永不瞑目》中欧阳兰兰对肖童的强迫占有,带给她的是灭顶之灾;《玉观音》剧中毛杰对安心的感情也是如此,燃烧得热烈,但死得也惨烈。
海岩剧包裹着的其实是一颗敏感得有点脆弱的心,弥漫着世纪之交的都市年轻人的普遍情绪:背叛、贪婪、占有、脆弱、死亡……而这些,既是海岩屡屡赚取观众眼球和泪水的法宝,也是海岩作品长盛不衰的“典型言情剧综合症”。
2.6爱情:浪漫+童话
爱情无疑是海岩着力要表现的。他笔下的爱情青春、纯朴而忧伤,用他的话讲,他写的爱情童话,把这样的童话通过朴素的叙述和真切实在的细节写实化使爱情故事显得很踏实,像原生态的现实生活中就发生,而本质上仍然是传奇。
海岩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主人公们个个纯粹得不识人间烟火,但由于对他们的生活背景描摹的非常细腻、具体、真实、自然,所以观众们又相信了海岩表达的爱情,这一点在前面也阐释过。
2.7细节:真实+补丁
也许是出于海岩的特殊身份,他总能把现实描摹的扎实,透彻,尤其是官场和商战。他的故事虽然都是虚拟的,但却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单从戏剧结构框架上说,海岩作品有编织的痕迹,似乎有漏洞,但他又用细节的补丁把它补得很完美,针脚细密,甚至还绣上花,于是观众便接受了。
2.8节奏:缓慢+张力
本来节奏慢是电视剧一大忌 ,但海岩作品形慢实不慢,照样吸引人。《玉观音》一剧差不多到了第8 、9集才有具吸引力的情节出现,现在正播的《平淡生活》也是,有人反映节奏慢,但海岩说他是专门为那些能挨到第9集的观众准备的。但这些作品前面的戏却一点都不令人感到乏味,因为他所表现的生活和细节都十分丰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电视霸权主体下成功的探索
3.1个人丰富的生活经历装满创作源泉
不管各评论家对海岩有这样那样的论断,在当今市场上,海岩无疑是成功的。解读他的成功就不能不谈谈他的人生经历。
海岩的名片两面都有字,汉字。一面是: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另一面是:中国陆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顶着10个份量皆重的头衔,可以想象海岩的生活的确是比正常人丰富充实得多。身兼多种职务,长袖善舞,才华不是别人赏的,本事实实在在。
海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日而生,因此他的童年充满了优越感和革命式的快意。少年时期则是在“文革”中度过。父母被造反者隔离,他从10岁开始辍学并独自生活,起居自由但心灵压抑,而且不敢上街,怕挨打。直到15岁那年走后门当了兵才翻身变成革命大熔炉中的一员。退役后当过工人、警察和机关干部,总的还算顺利,就是他没想到15岁前就经常被关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文革”后却因为连初中文凭都没有而险被机关清退。直到今天,海岩笑谈自己是个连小学文凭都没拿到的人。
海岩当兵的时候在部队里学了知识和技能,搞飞机文护,负责电器,学到不少电器方面的知识,非常专业。复员回来后就到了公安机关。半年后当了警察,做过片儿警,交通警;区公安分局具体办过案,在公安部机关也干过,最早还在劳改局工作过。所以,交通、治安、劳改、预审、侦察他全做过。正由于有了近十年当警察的经历才使海岩写作信手拈来,并且毫不生涩,让人信服。
海岩现在的主业仍是商人身份,但他每天坚持用业余时间写作。每晚10点以后,在精力和体力绝非最佳的状态下海岩笔耕不辍,创作不休。
海岩因为写书和编写电视剧出名,他的书常年畅销,读者覆盖面很广;他的电视剧不断播放,层出不穷。看过海岩作品的人不计其数。海岩有现在的荣耀也有乐观的未来,钱是不消说的。然而海岩清楚提到和肯定的,是他自认孤独。他是选择孤独,崇尚孤独的作家。○4
3.2客观大环境创造了商业影视的机遇
3.2.1传统文学边缘化发展。传统文学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边缘化,。像影视这样的视觉媒介和互联网这样的网络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或者说推动力则越来越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海岩,代表的就是一种大众的,流行的文化,通过影视和文学的互动,形成畅销。虽然按照传统文学的定义,海岩的作品并不被看好,但到了当代,我们却不得不去挖掘海岩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当中所具有的文学性。我们要看看,在当代的新兴媒介当中,传统文学的质素被保留了多少?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是从这个途径获得他们的文化素养的。
既然海岩已经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那么,我们就应该负起责任,去发掘他作品中的文学性以展示给读者,形成文化的张力。因为现实正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吃糠的孩子固然可悲,但糠毕竟还是有营养的。” ○5
3.2.2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影视。前一阵在国内某知名网站上海岩被评为我国目前最有影视缘的作家,有人认为,海岩就是一个完全商业完全影视的作家,他的小说几乎都是影视小说。没有影视就没海岩,也没有海岩的影视小说,海岩的小说纯粹是影视的副产品。海岩是一个先于作家而存在商业编剧,写影视剧本是海岩的本分,甚至唯一。而且他的剧本写作是在预先确定拍摄的前提下进行的写作,是先确定拍摄先签定合同才进行写作,而且海岩本身似乎就是影视公司的重要领导,可以说是为自己的公司写作,所以,其剧本百分之百都是影视,对于海岩来说,商业影视是绝对的,没有商业影视,就没有海岩的写作,文学只是海岩影视写作的工具而已。
如今,对这个时代有多种称呼,从文学影视的角度来谈就是:一个视觉时代,电视机占有主体地位。海岩凭借着手中的一只笔,演绎着世间的精彩和无奈。可以说一个不可复制的海岩在复制着世间万千的辛酸。一本本新书的畅销、一部部新剧的热播足以说明其“不可复制”的缘由。
然而,我们也深知一部文学作品的畅销与经典是“悠远迷离互可现”。海岩作品的大众性已然得到了检验,而要考验其作品的经典性,只能靠时间来定夺了。
上一页 [1] [2] [3]
海岩现实主义作品论文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