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窃听风暴观后感 第4页

更新时间:2010-3-25:  来源:毕业论文
窃听风暴观后感 第4页
《窃听风暴》是讲述前东德情报局的一次窃听行动,主角克格勃本想窃听国家危险分子的行动,谁知却是一个浪漫而带点理想的作家,于是冷酷无情的他慢慢学会欣赏音乐和诗歌,最后竟然冒着危险拯救作家,把这一切放在柏林墙倒下的前夕,我们仿佛听到了很多说不出来的潜台词。片中有一处印象深刻,当作家女友为了保住自己在戏剧团的地位,被逼出卖身体时而满足“国家高层”的需要,作家请求女友留下。他说:“你不需要他,因为你是优秀的艺术家。”而女友回答:“我不需要他,但能不需要这个体制吗?”作家也无言了,因为他也是在这个制度下获得声誉和地位的,难道他能跳出这个体制吗?除非当外星人。体制究竟是什么东西,我脑里闪出一个答案:集人类智慧、愚蠢,善良和邪恶之大成者,离得太远可能无法生存,离得太近可能引火自焚。我常常听到一句类似的话:在这种体制下,就只能……说的时候多少有点无奈,我就会想大家说的体制是一个意思吗,那怎样才是一个好体制呢?这个问题每次别人提起“体制”两字的时候,我都会想想,但还是没有答案,而且总会想到一句话,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处好,那是因为没把距离调好,同样,人与体制的关系没处好,那是因为距离还没调好。

  尽管认为这是一个好作品,但看完后还是觉得有点不满,我把目光投到了作家女友玛丽娅身上,才华洋溢却生不逢时,年轻貌美却身不由己,于是想替她鸣不平,为什么她只能当一个花瓶,任人糟蹋,为什么说出秘密的那个总是她,其实她只想继续她的表演,好好的生活,但电影却偏偏安排她去面对整个体制,是导演觉得一个脆弱的生命面对整个庞然大物,那才叫有视觉冲击呢,还是只能怪美丽也是一种错? 我喜欢玛丽娅,不单是因为抚媚的身材,还有她的坚贞和脆弱,因为真实,所以打动了我。

  除了影片的真实在打动我们。我想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联想起自己国家,看到那些整天整夜不间断的审讯真叫人不寒而栗,但比起那些看得到的秘密审讯,心知肚明的窃听,那些看不见的暴力反而让我心寒,就像五一前封杀JLF一样,一个明日大国就这样活生生的剥夺了人民的知情权和游行示威的权利,我反对抵制JLF,但更反对剥夺别人抵制JLF的权利,就如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擞牛护你说话的权利,在一个提倡法制并一步步走向法制的国家里,就更无法接受借用国家利益的名义,剥夺别人宪法赋予的权利。

  上面的话其实可以说得更加慷慨,但当我写下以上文字,心里却有另一个我在争辩,因为比起这个让我心寒的“看不见的暴力”,那些自发而失去理性的暴力更让人胆战心惊。

  仿佛眼前战鼓雷鸣,叫阵声震天动地,左边高举热情爱国,不当汉奸。右边高叫理性爱国,不当愤青。在一个狂热的时期,每个在此通过的人都会被贴上向“左”或向“右”的标签,而经过好事者一宣传,便变本加厉变成拼人气的PK台,双方都在拉帮结派以免被PK掉,而站在远处观望的人民却一直踌躇不前,因为一直想问,为什么我不能代表自己说话,为什么每句话每个举动都非左则右,我究竟属于自己,还是国家,还是每个主义?我希望我是自己,只代表自己,就这么简单。所以,当大家都高喊“中国加油!”时候,我是激动的,兴奋的,因为爱国总没人反对吧。但回头一看,全都国家了,那自己在哪,而且那个“看不见的暴力”会不会躲在一旁偷笑,因为他可以更肆无忌惮了。

  影片的最后,柏林墙倒下了,《好人奏鸣曲》被写成小说,克格勃不当秘密警察了,他买了一本为他而写的小说——《好人奏鸣曲》……影片就这样结束了,这个带点好莱坞大片味道的结尾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好人有好报。我喜欢这种表达,尽管人们会觉得很假很肤浅,但生活不是毒药,不会让你活不下去,我们总能看到前方的希望,所以我喜欢风雨兼程。
人的一生最害怕什么?是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制、是贫困潦倒身份卑微、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得志……但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会多一个害怕的东西--体制,这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体制就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如:国家体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 东德的历史不是十分了解,好像是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德国分成了西、东两个国家,西德由美国为首的北约管理,东德由苏联管理,在往后就是冷战、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影片就是将故事放在东德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中,讲了东德人们的浮世绘。不知道东德的国家体制是不是就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恐怖,这种恐怖不是暴力的恐怖,它就是一种国家体制的恐怖!影片中没有什么血腥、暴力的镜头,仅有的血腥也是女主角被汽车撞了,象征性的染了一些红色的糖浆。影片中的国安人员(秘密警察)还显得有些文质彬彬。搜查有搜查令、如有损失还有赔偿的电话可投诉,一切显得都是那么按规章办事!

  但随着影片的进展,你越发感动恐怖,这种恐怖不是视觉的恐怖,而是一种心理的恐怖。这种恐怖可能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或者说这种恐怖就已发生你的身上,只是你没有觉察到。可能你没有身陷影片中的这个国家体制,也可能你没有身陷影片中的这个政治体制,但有可能身陷在机关体制、单位体制中。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可能离开体制的束缚,我们都生活在体制之中。

  影片的结局还是欣慰的,人性的光芒还是会让你闪出泪光。秘密警察卫斯勒监听艺术家德瑞曼的过程中渐渐感受这个国家的虚伪。于是,卫斯勒决定帮助他们免遭迫害。德瑞曼因为一位好友的自杀,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决定通过写作来揭露这个社会。德瑞曼的匿名文章引起了当局政府的不满,决定找出文章的作家。卫斯勒的上司古比兹逮捕了德瑞曼的女友西兰,她为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或者说是虚荣出卖了自己的情人。卫斯勒在古比兹到达德瑞曼的公寓前转移了至关重要的证据--打字机,使德瑞曼免遭迫害。但他的女友西兰在跑出房间后撞车身亡。

  卫斯勒也因为帮助德瑞曼,沦落到成为邮差。几年后当他路过书店,发现德瑞曼写了一部新书。他走进书店,翻开封面上面写着:"这本书谨献给HGWXX/7(卫斯勒做秘密警察时的代号)致上最深的感激"。书店的售货员问他要不要包上送人,卫斯勒说:"不,这是送给我的。" 影片就此落幕!

  影片中的国家体制着实恐怖,体制最终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结束了,但已物是人非了。也很难说影片中的人物不是身陷到另一个恐怖的体制中。影片的女主角西兰的悲哀就是屈从了那种体制,扭曲了人性,成了一个体制的傀儡,出卖了口中说自己深爱的情人。

  我们都生活在体制中,只是影片将体制的恐怖放大了,或者说历史上就出现过这种体制。看过影片后你是否会想你也成了体制的傀儡呢?你又是否发觉了,体制正在一步一步侵蚀你的人性?体制的虚伪是否让你屈从了?现在单位中多少都有体制的漏洞,开始你发觉了,你会提意见,没有结果;接着就是在背后发发牢骚,向新同事大谈苦水,这个单位怎么、怎么地;到最后就成另一个"西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就迎合它,把它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社会的磨砺不是让你变得更正直、大义、诚恳。而是屈从社会的游戏规则,体制的游戏规则,让你变得世故、圆滑、自私。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一觉醒来,你发现你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自己都鄙视自己了。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吗?我们的每一张脸都不是脸蛋了,都是一张张面具,我们就躲在这每一个面具下心安理得的生活着,继续无耻着,继续世故着,继续谎言着。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我们每个人就生活在体制的高墙中,失去了自由却乐得其中的生存着。我突然发现我有一天将成为《男人四十》中的林耀国,就像林耀国上完课后夹着书离开教室的那种状态,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感伤!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4] 

窃听风暴观后感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