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的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它除了作为交流的工具外,同时还以形象生动的线条表现出各种事物、感情。中国书法中的隶书是古文字转变为今文字的中介体,它以平直易写的笔画代替了篆书的圆均,原有的字体则有长变为扁。
隶书产生于秦代以前,而在东汉时期得到完全成熟。隶书之所在在东汉能够得到成熟的很大原因在于汉代的帝王重视书法,擅长隶书,并且实行了以书取人、以书入世的制度。正如史书所载:“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者于洪都门,至数百人。”(1)这大大的刺激本文源自优文论文网了一大堆文人积极学习书法的激情,尤其是学习隶书,投统治者所好。东汉是个树碑风气浓烈的时期,不只是在一些山川、桥头、神庙、家庙等地方,而且还渐渐地形成了为死者树碑立传的风气。因此这时候的碑刻最为发达,艺术成就最高。我们讲汉代的隶书,很多都属于这类碑刻。汉代的碑刻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各有其独特之处。在众多汉代的碑刻之中,《张迁碑》的评价颇高。
《张迁碑》(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明初在山东出土,是汉碑晚期的代表作。《张迁碑》的全称是《汉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名《张迁表颂》,碑文内容主要是宣扬其和祖先共执古城时候的政绩。《张迁碑》的风格与其它的汉碑很不一样,它的毕业论文http://www.Lwfree.cn/风格浑朴厚重,奇绝而雄强,以方拙取胜。端重中显灵动,并且法度严谨,但也有参差、严正朴茂,结体取正势,浑木古拙。用笔方厚折截, 波碣平缓,结构方正,四角撑满,重心偏低,给人一种缩颈耸肩。(2)《张迁碑》的字常给人一种头大褪短、虎背熊腰的印象,显得威武、敦实、憨厚而不乏灵动,有种大头婴儿的味道。明代的王世贞评价《张迁碑》的字:“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及也.”清初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其书:“书法方整而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学习《张迁碑》时经常会容易犯的错误在于将字写成了简单的黑体字,而之所以会犯这一种错误在于在写字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它的线条变化。碑上的字虽然看起来是静态的,但细看,我们能发现其隐藏在静态下的动态美,而这种美,正是体现在它的笔画和结构之中。
一.用笔
《张迁碑》运笔以方笔为主,圆润兼备,沉着饱和。(3)无论是起笔还是行笔,无不体现这些特征,入笔逆锋填实,万毫齐力,线条饱满
横:《张迁碑》横画的起笔有方圆、轻重的区别,手笔有回锋、入锋的变化,行笔较为安稳,横势有平有斜。尤其是多横划的字,更是变化多端。如“君”字的最上面一横,以方笔开头,逆锋行笔,中间部分向上拱起而较为瘦小,而中间一 长横,方笔开头,逆锋行笔,转锋后向右涩行,燕尾的地方用力一边压一边往高挑,给人一种朴素厚重的味道。
又如“行”字,它的两横也是富于变化,它的第一横以圆起笔,中锋行笔,后向右上方梢提,最后回锋收笔;而它的第二横以方起笔,向右梢偏下逆锋行笔,至尾处用力重,向右上尽力枱起,形成一个较重的燕尾,打破了两横的均平呆板的样式。
竖:《张迁碑》的竖笔变化也极具灵动之美。它的起笔有方圆的变化,经常是方多圆少,使用中锋逆锋 行笔,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提按的灵动变化。如:“九”字以逆锋方起笔,调锋后用力向下涩行,宅势渐重,回锋收宅。“外”则以圆起笔,然后竖向左下慢慢倾斜,用力也渐行渐重;又如“喋”的中轴线下竖以方笔起笔,行笔至中间位置力度开始减弱,之后又加重行笔的同时向左下行笔,从而使得竖划的下半部分带有一定的弧势。使得整个字开起来不死板的同时带有活泼灵动之美。此外《张迁碑》还有很多短竖的不同变化,显示出《张迁碑》独特的艺术美。
撇:撇笔有方圆、长短、曲直和平斜变化,最后用回锋收笔,例如“夫”字的撇长而且曲势大,整个撇笔采用方势起笔,然后顺锋稍微偏左行笔一半之后转侧锋向左下用力行笔,最后用往上稍提,回锋收笔。整个撇笔既写出了隶书扁的特点,也表现出一种动感之美,仿佛一个人在在大跨步奔跑。
捺:起笔多逆锋蓄势凝重。如“更”字,它的捺笔长斜而稍直,出锋劲健。采用逆锋方起笔,调锋后向右下涩进,至燕尾的地方,驻笔蓄势,手腕稍向左上弓,手腕稍向下运行,从而使得整个“更”字既有方势美,又有圆意美。
《张迁碑》的笔画变化丰富,而它结构平中寓险,似欹反正。纵观全碑,洋洋洒洒数百字,平正者极少:或上密重而下疏轻,似重心不稳而以雄强之笔力、巧妙之笔画化险为夷;或左右敛放自如、高低错落有致;或斜正相生,稳中求变,险象环生……[4]例如“云”字,它的主横粗重,“蚕头燕尾”的特点显得十分明显,显示出三角的形状,显得动中求稳,稳中求动的均衡之美;
又如“节”字,它的部首“艹”和坐下部分“艮”都写的平稳,也因 此而显得有些呆板,然而,整个字被右下部分给救活,它的一竖向右倾斜,给人一种生动之感,而不是垂直地写,因为垂直的写法会造成整个字都显得很呆板,“王”字中竖稍呈右弧,而三横之势各有变化,特别是第三横,左缩而右伸,整个子古雅之中透出一股灵动之情趣。又如“方”字,在开头一点和一横的安排上一方常规,它将点移在左边,而又把撇笔安排在中间偏右的位置上,撇笔在行笔的时候极力使其向左,这样,一笔偏左,一笔偏右的安排,产生了一种错位之美。
《张迁碑》是汉代隶书中的成熟之作,它的字严谨丰腴又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临习这个碑的时候,我们需要主意的是要用笔古拙中端摩其天真的情趣,在结构严谨中注意其灵动变化,注意拙中藏巧,使古拙与天真,严谨与灵动统一于和谐完美之中。
以上从笔画、结构和举例分析了《张迁碑》笔画用笔的结体的妙处所在,展现出它看似 浑穆古朴,实则生气勃勃,笔短意长。
《张迁碑》的动人之处,在于用笔的斩截痛快。出人意料的微妙变化以及由此而显示出的泼优、大度、沉雄、秀拙与机智。此碑善于变化。比如,虽有行有列,自行多扁,但各字高矮不齐、大小参差,而又各尽其妙、通篇协调。结构虽取方正,而字之四周却错落有致;其单字构成,纵向或横向看去,多不取对称、平行,全字于动态中见平稳、平稳中寓险奇;散布于作品中的“点”,警策而楚楚动人,姿态各异;向左弯出的泼撇与“钩”、向右引出的挑笔,多呈含蓄蕴藉的圆势;“口”行亦不取简单的直角。上述变化,有效弥补或避免了因用笔方硬简直而可能导致的单调平板。这些变化,大胆而出人意料,自如而不做作,同时又十分含蓄,妙趣横生,耐人品味。
《张迁碑》属于方峻奇肆、拙朴厚重一格。书法的不规整、不就范,以及可凿的粗率与碑口的残,均加强了此碑的生拙感。《张迁》是汉碑中书刻较晚的一件,未久而天下大乱,隶书最辉煌的时代就此结束。但是我们仍可以从留下来的这些碑帖中,窥视到我们书法艺术高超的线条美。
1隶书旨要 梁志斌著,华文出版社
2中国书法通论 徐利明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88页
3.闽江学院院报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 《张迁碑极其书法艺术》柯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