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现代社会对诗歌创作的不利影响

更新时间:2010-9-16:  来源:毕业论文

当代诗歌现境的深度解析
各位同学、各位文学爱好者:欢迎大家参与交流!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位名为崔颢的盛唐诗人登临黄鹤楼,他凝望着芳草凄凄的鹦鹉洲,仰望着白云深处,怅然若失,他不禁追问起故土乡关。身为万物灵长的人,一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依托和精神归宿。作为人学的文学尤其是最古老的诗歌,毫无疑义应当是人类的高度精神智慧的结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先生在《“语论”十首》中曾有妙语:“人文为何物?语言乃其宗。匠心织思绪,语魂实诗魂。”他对语言文学尤其是诗歌精神在人文精神中所处地位的把握是很精准独特的。

  大家都知道,世界各民族人民都创造了本民族优秀的诗篇。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国诗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到盛唐时期更是达到鼎盛。诗歌在我国一向有崇高的地位,《诗经》被奉为儒家的经典,孔夫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此“诗”,指《诗经》)。可是,到了当今时代的现代世界,随着传统形态生活在各个领域的急剧变化,就世界范围而言与人类历史上伟大诗才的层出不穷、社会公众对诗歌的酷爱、诗歌殿堂的煊赫繁盛相比,现如今诗歌现境令人含羞了。即便在中国这个现代化程度不算很高且不均衡的国家,诗人也被边缘化,诗歌作品受冷遇和排斥,很难进入大众传播的视界。

  究竟是何种因素所致呢?我想借本次演讲的机会,试着从文化传播学、思文科学、语言学、社会学、商业经济学等角度,从五个方面作些深层次的探析,以期大家都来关注诗歌的境况,因为这不仅是关怀文化的命运,而且也是对人类社会生存境况的关切。

  现境一:变化的时空影响到人们情感表达以及诗歌题材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从诗歌发生学的角度看,因古代传播手段的极端落后,所以朗朗上口的诗歌文体便成为人们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正是借助这种特殊的方式,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都以史诗的方式流传和保存下来。如藏民族的说唱体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还因孔夫子说“诗可以观”,所以采诗观俗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成为风习。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更变,以通讯卫星为终端的发达的通讯和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时空。

  首先,我们应看到以往相对稳定的时空观念,逐渐被变化多端的生活时空所打破。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构想,也就是唐初王勃所表达的“天涯若比邻”的理想境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诗人的这一意愿,在当今时代已变为现实了。而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传播,使古老的口口相传,或是借助竹木、纸质印刷的传播媒介相形见绌。而这对诗歌文体依存的冲击就非同寻常了。

  其次,还应看到它对人们情感表达方式及诗歌题材的影响。时空阻隔引发的相思、眷恋,曾是诗歌赠别、互答、闺怨等传统的题材。之所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就因有数不尽的征夫怨妇、“断肠人”,受着无穷“关山”的阻隔,这才有长亭送别、灞桥折柳,以及绵绵无绝期的辗转反侧和惆怅。你们来南昌就读,如果要在古代亲朋好友间少不了要相互题诗赠答的。可是,有了电话、移动电话乃至可视电话,即便是远在异国他乡参与联合国文和行动的人员,也可常与家人保持联系。那种“烽火连三月”的牵挂少了甚至没有了。但是要知道,晋代诗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力,正是诗人要打破时空限制的艺术利器。一旦现实变成了“地球村”也就没有距离感,想象力难免就要受搁置甚至遭冷遇了。长此以往,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篇吟唱不衰的主题和这类题材渐渐地就要被淡忘了。当然写还是可写,但谁要是摹拟李商隐再写类似《夜雨寄北》、《无题》式的缠绵相思的话,未免就有些矫情了。

  比如“月亮”,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中国古代诗人、游子、孤独寂寞者的美好情怀和遐思。如果把望月思绪和凭栏眺望这类诗篇拿掉的话,中国诗歌恐怕都要黯淡许多。由于科技的发展,月亮的神秘面纱早已揭开。在现代都市,由于居住环境空间的改变,月亮被林立的高楼遮蔽。这个昔日寂寞相思时,诗人的精神伴侣,如今已被都市的滚滚红尘及烟云喧嚣吞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情的电话、绚丽缤纷的电视,多姿多彩的生活娱乐。即便是元宵和中秋之夜,赏月之情也被暄腾的电视晚会取代了。随着广播电视的大面积覆盖和普及,她们就如同人造之月,牵引、吸摄着人们的心魂。

  再说令诗人流连往返的风景名胜,如唐初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曾有“后不见来者”的落寞,如今很多风景名胜恐怕很难找到了这样片刻的宁静。到处人满为患,要留影还得排队。如果就连旅游都沦为程式化的运转,颐养性情的山水之乐蜕变为商业化的“到此一游”,当天人合一与自然山水的和谐融洽变为了“拍照留念”,再到哪儿去寻觅陶渊明式的田园、王文式的辋川呢?如今农村水土环境破坏严重,城市的郊区都快变成垃圾场了,昔日美丽如画的自然生态,很可悲地被琴焚鹤煮了。诗人是时空感受特别敏锐的人。这种急剧变化的时空,诗人们如果不能作一种大调整和调试,那么诗人的情感就可能因此受挫,诗歌创作的题材自然就少了很多。因此,这可算是诗人的现境困顿的一大缘由了。

  现境二:科技化、标准化、程式化的生活影响到诗人感知思文

  “诗人”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与“创造者”同义的。换句话说,诗人是风格独特的创造者。人的思文方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形象思文和与之对应的逻辑思文。诗人创造力完美地体现在想象、联想、幻想等异常丰富、高度活跃的形象思文和直觉活动中。像鸟的双翼一样,人类的思文活动是不可偏废的。但这有个主次之分。诗歌就是形象思文的产物。人类征服自然的发展过程,是在逐渐将生存能力技术化,甚至是高度技术化的过程。

  西方近代实证科学诞生后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把科学理性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力图以科学创造一切、阐释一切、解决一切问题。在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把它称之为“工具理性”的思文形态并给予批判。(参见欧同力、克张伟:《法兰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270页)

  诗歌创作经验表明,丰富的诗性艺术思文往往与严谨的抽象逻辑思文是有所冲突的。一首诗篇、一部作品如果要接受抽象逻辑的诸如主题、形象、结构、形式、题材、层次、韵律等层层剖析,那种被陶渊明精精乐道的“欲辨已忘言”的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审美艺术境界和趣味岂能不支离破碎呢?这就好比将《红楼梦》分别交由政治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诗词学家、民俗学家、烹饪学家等各学科专家们作切片研究一样可悲了。

  人们常把当今时代称之为“信息时代”,从报纸的诞生到当今最能体现信息时代科技手段和特征的互联网的降临,人们日常思文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当今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程式化快节奏地高速运转在链条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紧张、忙碌,又单调、乏味,类似机器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化,心灵疲惫、麻木、郁闷、浮躁,渐渐地失去了灵性。卓别林在经典影片《摩登时代》中对此有形象的绝妙表演和表现。因此人们无暇也无法轻松自在地体验和感受生活、感知世界了。而发达的大众传播媒介便充当人们的耳目。于是,人们不知不觉把大众传播媒介制作、传播、表述、反映的文字、图像、声音的世界,当作现实世界了。这就是被美国传播学李普曼称之为的“模态环境”(《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9页)。

  无孔不入的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发达的大众传播媒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批量化地制造及制作标准化、单一化的信息潮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左右着公众的思文。它的直接后果表现为:一是科技的、商业广告类的词汇与日俱增地暴涨;二是模式化的流行语(包括俗语、套话)的泛滥,粗俗化的各类影视节目包括肥皂剧,占据了现代文化的“舞台”。这一方面使公众成为标准化信息的俘虏并逐渐远离个性化的诗歌作品;另一方面使依托语言文字思考和写作的诗人们也受风习的影响变得急功近利而失去个性风格。这就导致了传播手段与艺术思文、艺术表达之间呈悖逆关系。从兽皮、竹木片到纸张,再到电脑网络,传播手段愈是发达,诗人艺术家的才思反倒越显贫乏了。

  中国上世纪末的诗坛曾出现过诗人海子写了有关“麦子”的诗篇之后,于是出现大面积跟风“种麦”,有位女诗人写了“黑房间”的组诗于是都跟着“开房间”诸如此类的现象。诗歌是最个性化的艺术创造,简单化地模仿和复制是诗歌艺术的大敌。要走出困境,唯有回到诗歌艺术的本身,从保持诗人的个性与风格入手,力戒科技化、标准化、程式化对诗歌创作的不利影响!

[1] [2] 下一页

现代社会对诗歌创作的不利影响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